23日,枣庄市立医院,医生正对患者张某进行检查。本报记者石念军摄
23日,张某住所附近市场的活禽摊位已停业。
本报枣庄4月23日讯(记者 石念军) 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23日被确诊。目前,来自国家及省、市的三级专家组正齐聚枣庄市立医院,为挽救这位病情危重的患者协同作战。当天,记者获许进入收治该危重患者的重症监护室采访救治进展。
中午12时,记者在枣庄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看到:36岁的张某身材魁梧,但暂处昏迷状态,未见自主意识;仪表数据显示血压压差较小。其病床两侧的呼吸机、人工心肺机均平稳运行。
有12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室目前只收治了张某一人。两位护士正在协助枣庄市立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李金来例行“查房”。
省级专家组成员孙文青说,患者21日晚间入院时发病6天,当时的影像检查已显示肺功能仅剩1/5左右,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根据此前救治“非典”及“甲流”的经验,身为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的孙文青认为,该例H7N9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更快。他评价,虽然患者目前体征较平稳,但很危重。
顶尖设备“人工肺”配合血浆形成的“人工心肺机”,在22日晚间开始成为患者的生命支撑。省级专家组组长、省胸科医院院长高大川介绍,专家组22日到枣庄会诊后,省卫生厅协调省胸科医院“人工肺”医护团队当天就携带设备驰援枣庄。“从效果来看,患者很适应。”
及时有效的措施让患者的肺功能略有回升,但高大川认为,患者能否“挺过来”还要看其自身病毒抗体的产生规模。观察此前外省市发现的H7N9危重病例救治进展,尚无康复案例。
密闭防护的李金来很快就额头渗汗。根据“一位专家、两位护士”的班组分配,30多位医护人员轮番倒班提供24小时无缝监护,6个小时一班。由于H7N9属于新型病毒尚无规律呈现,医护人员目前能做的唯有坚守,尽管他们在22日凌晨收治患者后已超过30小时无休。
专家组转述省卫生厅的调度称,要集中专家、设备、资金等资源全力救治这位三个孩子的父亲。枣庄市立医院则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家属解忧,截至目前的投入已达数十万元。当记者将上述信息全面转述给至今仍鼓不起勇气申请探望的张某爱人后,这位心力交瘁的妇女强忍着泪珠说:“谢谢。”
发病六天才入院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张某一家目前暂住在枣庄市中区一老式小区内。23日下午,刚刚消过毒的室内,有浓重的“84”味道。
张某妻子告诉本报记者,张某是在入院前6天(4月15日)开始出现“感冒”症状的。怕冷、发烧37.7℃。考虑到丈夫体格不错,夫妻二人没想太多,均认为是受凉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就商量着“先吃点抗病毒的药,消消炎,然后把扁桃体做了(手术切掉)”。
就这样,妻子买了“鱼腥草颗粒”,与家里有的“板蓝根”一起,让张某服用。体格强壮的张某也以为“这样就能扛过去”。但到了21日下午,张某发烧到了39℃,遂由妻子驾车带他去市立医院就诊。
枣庄市立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李金来说,张某入院到感染科后,呈现出典型的病毒感染症状:高热,运动时有呼吸急促症状。“入院以后,症状变化很快,次日凌晨就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先是为张某进行了无创呼吸机支持,效果不良,又转为有创支持。
22日上午,疾控部门监测张某样本呈阳性;当天下午,省疾控部门确认张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而省级专家组组长高大川认为,恰恰是在自我服药的过程中,耽搁了抗病毒的最佳时机——发病初期48小时。
妻子至今不敢申请探望
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因何而生?这位从事建材生意的男子,除了家旁百米处有一活禽摊位,发病前并无直接接触活禽史,更未宰杀活禽。突如其来的病情让家属百思不解,而答案或许也只有留待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无直接接触活禽史
张某的妻子说,丈夫发病前做建材生意,没有直接接触家禽史。只是距其家约100米外的马路边,曾有一家活禽摊位。
23日下午记者曾根据其指引前往查看,但此处活禽摊位已关,空荡的鸡笼被收起堆放在路边不显眼处。隔壁马路上的一处活禽摊,同样已没有活禽。附近居民称,此处23日上午刚被整理。
张某妻子说,就在记者到访前,房东专门找到了她,请他们搬家。而老家也得知了消息,村里同样无法容她回去。带着老母亲和三个幼年孩子的她不得不四处寻觅暂居之所。
病毒来源需调研
目前,张某的家人尚处居家隔离观察期。张妻和丈夫感情很好,因此她一直不能平复心情申请探望。
张某无明确活禽接触史,体格又健壮,专家说,想确定病毒来源和感染渠道,还需要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研。
虽然确信目前的医疗手段足以应对H7N9禽流感,但专家组仍提醒民众:“一旦发现高热、嗓子疼等症状,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战胜H7N9禽流感的首要前提。
(原标题:妻子至今不敢申请探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