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4月24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进入第五天。“黄金72小时”虽已过去,但生命搜救仍在进行。公众对于地震的关注也更多地开始聚焦于灾区群众安置、公益捐助以及次生灾害防御等方面。新华社记者针对舆论三大热点进行了追访、求证。
为何很多灾区群众没有领到急需的帐篷?
由于芦山连续两天降雨,天气逐渐变冷,山区的夜晚更是十分寒冷,帐篷成为灾区最急需的救灾物资。一些灾区群众反映,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物资集结到灾区;但另一方面,不少群众却并没有领到帐篷。帐篷的数量、流向以及发放方式是什么呢?记者进行了追踪。
——最大问题是“僧多粥少”,目前基本做到随到随运。
龙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韩先刚说,目前救灾物资最缺的是帐篷。目前全乡8000户人,只有515顶帐篷送到,有近7500顶的缺口。大体上,芦山有多少人,基本就需要多少帐篷。”县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民房都变成了危房,都不敢住了。”
雅安市民政局副局长熊超说:“省上拨出的3万多顶救灾帐篷已经安装了两万多顶,基本上能保证随到随运。有1万多顶正在运往乡村的路上。但雅安灾区缺口很大,估计帐篷缺口4万顶左右。另外几个县都急需要大量彩条布,因为彩条布搭帐篷快。”
——群众自建简易帐篷,乡镇干部压力很大。
记者随几位村民赶到龙门乡红兴村大水井组,看到几乎所有房屋已经不能使用,坍塌的墙壁、碎落的瓦片、拇指宽的裂缝随处可见。大部分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搭建起简易帐篷。
记者随后与村民一起来到龙门乡政府,工作人员被救援人员、各村村民紧紧围住。面对村民“为何震后三天都没有接到救灾物资”的疑问,工作人员说:“东西不够,没有办法每个村组都发放。”记者追问:“收到了多少物资?按什么标准发放?”工作人员回答:“东西都是陆陆续续送来,我们还没有做总体统计,开始时都是就近发放了。”
一位乡干部对记者说:“因为时间、人手不够,有时候我们简单登记后,就让志愿者、爱心企业自行运到各个村里发放。”
——连日降雨致道路运输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救灾物资到位。
熊超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主要是下雨,下大雨有泥石流,下小雨有塌方和滑坡。现在到宝兴县最困难,拉帐篷有时要堵很长时间才到。到芦山、天全问题不大。”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服说,目前主要困难是道路交通不便,有的大车过不了,需要小车转运,有的需要人搬运。县民政局副局长程健告诉记者,主要是道路不畅,时通时断。乡村很多是三级公路,大车去不了,拐不了弯。
据悉,23日民政部向芦山震区增调3万顶帐篷,用于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目前,省市县民政、道路、交通等部门,正在尽最大努力,组织物资,随到随运,随到随发。灾区也正在发动群众、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大车运、小车载、人工抬等多种手段,尽快解决群众的遮风避雨之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