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国企改革
由于生在山东、又在山东工作多年,蒋洁敏不仅说话带有明显的山东口音,身上更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气。不少与蒋洁敏接触较多的媒体人认为,在央企大佬中,蒋洁敏不苟言笑,也不能算平易近人,这或许与他17岁就进入条件艰苦的石油系统工作有关。但正是修井工的艰辛,培养了其低调和铁腕的一面,这或许能成为其今后推动国企改革的正能量。
如果将镜头回放可以看到,国资委成立之初,大量国有企业仍陷在亏损泥潭中难以自拔。经过10年改革,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实力大幅提升,当初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只有9家,如今则增加到43家。在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看来,国资委成立10年来的最大成绩,是逐步理顺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初步解决了政企不分的沉疴,国有资产监管框架也基本成型。
尽管如此,成立十年之后的国资委,在定位上仍然模糊。央企在社会上的形象正在变得复杂,这背后折射的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即国资和央企在中国社会中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对于国企改革下一步的路径,不同学者有不同主张。自由派学者认为,国企应定位于提供公共产品,尽管国资已退出很多竞争性领域,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此,国资在竞争领域的占比仍旧过高。更有人认为,国企是中国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私有化才是大势所趋。但体制内学者则普遍认为,国企改革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前提,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是趋势,改革只能在这个框架内去探讨。
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国企改革走私有化道路肯定行不通。之前国企私有化是国企困难时做出的现实选择,如今国企发展态势良好,这种情况下不具备进一步私有化的外部条件。
在国资专家、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金思宇看来,即便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国企改革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如完善国企治理结构,提高国企竞争力和控制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以及强化国资监管等。
而这些正是蒋洁敏的强项。蒋洁敏在中石油期间最大的两项功绩,一是完成了中石油改制重组上市;二是加快海外收购脚步,使中石油成为“走出去”最为成功的央企之一。
这两项功绩,恰恰与国资委一直力推的改制重组、整体上市,以及走出去做大做强相吻合。蒋洁敏从中石油调任国资委,或许恰有让他发挥长处,继续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例,加快国企走出去步伐之意。
与前任李荣融和王勇相比,蒋洁敏从基层干起,对企业非常熟悉。在青海任职副省长,又具备了从政府角度把握全局的能力。后来长期作为央企负责人,明白央企的利益和苦衷。特别是长期在石油岗位所锻炼出来的开拓进取精神,以及“说了算、定了干”的作风,正好可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企改革。
但也有人担心,蒋洁敏长期在垄断国企的工作背景,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国企改革的施政方向。“他刚到任不久,就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壮大国有经济,这是个信号,说明他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垄断。”
期待顶层设计
尽管外界普遍看好蒋洁敏,但他在上任之初的头几番讲话,就引起媒体不少争议。
4月23日,蒋洁敏在国资委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议上要求,今年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
不少媒体对10%的利润增长目标表示质疑,认为确定央企利润增长目标应将竞争性央企和垄断型央企予以区分。前者可以确定具体增长目标,但对于油气、电信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垄断型央企,利润增速定得过高可能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应平衡利润增长与服务民生之间的关系。
媒体的质疑实际直接切中了国企改革的要害:即国企改革的目的、路径和方式究竟是什么?搞不清国企改革的终极目的,拿不出为社会各界所接受的顶层设计,国企改革的具体方式,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
在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看来,近几年国企改革的一些举措,都没有突破既有框架,诸如央企重组到100家之内、全球招聘高管、学习淡马锡、董事会试点等举措,都是零敲碎打,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将其串联起来。尽管已经有了国资法,但相关实施细则始终未明确。
“现在央企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效率低下和成本高,让人觉得它只是为一小撮人服务。”祝波善认为,目前国资委对央企的管理还比较粗放,一是管帽子,二是管考核,虽然也有很多制度创新,但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定位问题,那么公众在心理上跟央企的对立将越来越严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