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作为儿童失踪的重要原因,拐卖儿童犯罪正呈现新的特点。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25日告诉记者,当前,通过抢劫、盗窃、拐骗等手段拐卖儿童的犯罪已大幅下降,但此类犯罪仍屡禁不止。另外,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正成为被拐卖的高危人群。
陈士渠通过微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是最早实名开通微博、倡导微博打拐的公安部打拐办官员之一。如今,他在新浪微博的粉丝超过400万。通过微博搜集拐卖犯罪线索,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于目前我国的打拐形势,陈士渠说,伴随公安机关高压严打态势,拐卖儿童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买方市场”需求旺盛、贩卖婴儿犯罪屡禁不止、跨国拐卖案件上升。
统计显示,从2009年4月全国开展打击拐卖犯罪专项行动以来至2012年底,公安机关共摧毁约1.1万个拐卖儿童犯罪团伙,解救5.4万多名被拐儿童。
据介绍,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拐骗、中转、接送、贩卖儿童各个环节均由专门人员负责,形成了“拐、送、销”的罪恶产业链。
“由于滋生犯罪的土壤尚未彻底铲除,买方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地区拐卖犯罪依然突出,反拐工作任重道远。”陈士渠说。
同时,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在一些地区仍然根深蒂固,这使得以贩卖男童为主的拐卖儿童犯罪在一些地方仍呈多发态势。
此外,贩卖婴儿的罪恶利益链也让一些人铤而走险。以一个健康男婴为例,人贩子“收购价”为3万元左右,经过层层转手,达到7至9万元。
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些缺乏看护的儿童正在成为被拐卖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最大的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统计,从2007年成立至今,该网站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的寻子登记5000多条,这些丢失儿童的家庭中,有90%是因为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拐走,其中50%的被拐家庭属于农民工家庭。
专家指出,外出务工的家庭由于忙于生计,居无定所,对孩子的监管较弱,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社会和政府应给予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保护,因为“失踪儿童不仅给家庭带来骨肉分离之痛,也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
另外,针对买方,专家也建议将“购买被拐儿童罪”写入刑法,有效打击“买方市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时,买方只要不阻碍解救或虐待被拐儿童,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陈士渠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难以有效震慑买方,在拐入地会有示范效应,客观上导致买方市场长期存在,买卖儿童屡禁不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