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天(27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最让我们关注的是 “农民工收入情况、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和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结果。
农民工群体作为当今中国社会中最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之一,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生活又有了哪些变化?收入、居住、社会保障,距离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调查对象:建筑工人
声音:收入不错但无任何保障
张伟平是山东一处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工,年后刚刚来到这个工地上班,钢筋工在农民工群体中算是高收入群体,他的日薪能够达到将近三百元,让张伟平颇为无奈的是虽然收入不错,但是自己却没有任何保障。
张伟平:我干了将近四个月了,早上五点上班,到中午十二点,十二点至七点十五。没有劳动合同,没有保险,什么也没有,也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
在张伟平看来,外出务工就是为了多点钱,只要工资按时发,签不签合同无所谓,而记者采访发现,像这样的情况在建筑行业尤为普遍,张伟平告诉记者,工地上的工人除了建筑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外,从事一线建筑劳动的基本全部是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并不稀奇。
张伟平:都这个样,都和我似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外出受雇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0.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像张伟平这样,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变化。去年,外出受雇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3.9%,与上年基本持平,分行业看,去年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建筑业为75.1%,制造业为48.8%,服务业为60.8%,住宿餐饮业为62.4%。
相比签订合同方面的尴尬,更多农民工现在面临的是住房上的难题。目前,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在单位宿舍中居住的占32.3%,与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9.7%,但仅有0.6%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务工地自购房比重下降、乡外从业回家居住比重上升。此外,四成外出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如何来解决居住问题呢?租房可能是很多外出务工者的选择,从老家苏北农村来杭州打工的吴从丽阿姨,每月的房租就是一大笔开支。
调查对象:清洁工
声音:不住地下室就只能是个念想
今年55岁的吴从丽阿姨,六年前从老家苏北农村来杭州打工,做了一名清洁工。当时工资只有800元一个月,而租房就要花到近一半。干了两年之后,环保公司在一个小区里开辟了几间地下室供环保工人居住,收取200元每月,这让吴从丽感到非常幸运。
吴从丽:好多人现在都没房子住,他们都是租房子的,租房子一般最少400块钱,最少最少了。就能租个铺个小床,不大的。
南方湿气重,冬天的地下室阴冷不堪,夏天的地下室闷热难忍,吴从丽希望自己能够从地下室搬出来,然而想想高企的房租,杯水车薪的1000多元的工资,不住地下室就只能是个念想。
吴从丽:有一点潮,夏天有一天水,有一点漏水,有点味道。这也也要满足你,那个也要满足你,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是打工的。
的确,居住在城市里高昂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刚到无所适从,除了房价,飞速上涨的物价更让人头疼。最新数据显示,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而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的收入结余分别是1518元和1344元,都低于在本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平均结余。这样不难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生活开支较大、收入结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倾向选择就近就业,这也是当前农民工流动格局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