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是陕西汉中小伙严涛去南京新公司报到的日子。早上8点,严涛提着简易行李箱,关上了求职公寓斑驳的大门。
这家求职公寓位于南京火车站边的赞成湖畔居小区内,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放着6张高低床,住着6个外省90后毕业生,来自安徽、河南、陕西等省,他们有的才来几天,有的已住了一年。
严涛是咸阳职业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公寓的房租包月430元,每天吃饭、坐车、打印简历还要20多块钱,他此前打工攒下的几千元钱就快没了。爸爸希望他回家考公务员,他则想闯荡几年再说。
今年,仅南京本地毕业生就有20多万,岗位竞争非常激烈。两个月来,严涛心理预期一降再降。濒临断粮之际,他终于接到了浦口绿叶思科药业公司的通知,1700元月薪包吃住的一线操作员工作。接到电话一刹那,他想流泪。
求职旺季,不少求职公寓一床难求。南京汉中路上经营6年求职公寓的老板朱仲告诉记者,有些外地学生住在公寓三四个月,还没找到工作。
辽宁工业大学化工专业学生王纪发前几天刚住进来,他老家在河南焦作农村,23岁,毕业已经一年。之前,他在盐城滨海一家化工厂里撑了8个月后辞职,在那里月薪4000元,但是每天要连续12小时处理药物原料,累得要命,对身体有危害,他不敢干了。
为找份工作,他天天跑招聘会。25日6点就醒了,睡不着。当日的国展中心只有3家化工企业招人。南京新百药业的操作工只招技校生,听说他是本科,招聘官说,你学历太高,我们不要。
在求职公寓,记者发现,像王纪发这样的人很多,做“宁漂”,当“寓公”,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求职艰难。他们不停地换工作,满怀希望期待光明的一天。
23岁的魏杨晨两年前从安徽合肥一所专科学校毕业,目前已经换了7份工作,最长的干了3个月,短的只有3天。在上海做投资业务员时,公司要求他一天加300个QQ,打200个电话,劝人入市买黄金,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魏杨晨说,1000个人有5个人被说动投资买黄金,就是他的胜利,客户每买一次他提成25%,最多一个月挣了1万元。
智通人才的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做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电话推销员、广告写手、零售售货员等服务性质的工作,大学生跳槽比率高达一半。南京伟秋科技公司人事专员陶静说,新进大学生跳槽让老板很受伤,所以企业不愿录用频繁跳槽的新人,一些小企业还有名校恐惧症。
南京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孙晓军认为,年轻人跳槽虽然无可厚非,但频繁跳槽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在,很多毕业生的想法是委曲求全先找个工作,而企业录用大学生的心态是招来先试一试,“企业与学生就像一场盲目的速配”。
“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学生和企业都要为盲目速配负责任。”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任雷鸣说,学生求职准备不够、自我定位不够、对企业认识更不够,导致就业上的马虎和盲目,相当大比例是不稳定的“暂时就业”,这更让企业不敢招大学生;而在巨大的毕业生人口红利面前,不少小微企业也乘势把非核心岗位的薪酬压得很低,相应的就业保障也少,他们的理念是随用随招,一些企业甚至天天在招聘会上招人。
任雷鸣认为,频繁招人、频繁求职,打乱人才市场的正常运转,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他建议,毕业生要认清个人需求,以往届师兄师姐就业区域、行业、岗位和薪酬待遇作参考,不要盲目攀比,理性就业、择业。企业要认清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以诚待人,人员流动率控制在每年2%-3%之间,实现就业双方的良性互动。
记者采访时感到,尽管漂在陌生的城市,但很多90后毕业生却充满希望。安徽安庆毕业生王安被大家称作“巴菲特”,而魏杨晨的外号是“马云”,他们心里藏着美好的梦想。王安说,“宁漂”的目的就是找创业项目;魏杨晨准备过几年回老家开饭馆;而严涛则随身带着专升本的书,他要在南京念一回大学。 (记者倪方方宋金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