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墙。 胡仁巴 陈维华摄影报道
内芯由竹篾制作的窨井盖。 胡仁巴 陈维华摄影报道
过窄的门。 胡仁巴 陈维华摄影报道
断裂的墙。 胡仁巴 陈维华摄影报道
为保城市饮水安全,乌鲁木齐天山区近600户农牧民集体搬迁,却遭遇安置房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这样的安置房谁敢住?(走转改·一线调查)
本报记者 胡仁巴
核心阅读
依据方案,乌鲁木齐天山区近600户农牧民的安置房按国家抗震标准建设,实际却直接建在回填土上,也未设地圈梁。建成不久即房屋下沉、墙面开裂、屋顶渗水。房屋门宽只有70厘米,大点的家具就搬不进去。居住区内道路窨井盖内芯由竹篾制作……而安置点远离草场耕地,“征房不征地”给农牧民造成困扰。
安置房质量难安心,部分村民搬迁时间一拖再拖
“这个房子就是送给我,不要钱,我都不要。”5月22日,乌鲁木齐市乌拉泊村村民苏金石指着将要入住的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农牧民搬迁安置房直摇头。
据了解,该搬迁安置点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10月完工。因搬迁补偿款问题,村民与政府没有达成协议,一直到了2012年年末才陆续有村民搬进安置点。
“我们入住前,这些裂痕还不明显,这才半年,裂缝扩大到了差不多一公分,我们住的真不踏实。”先期入住安置点的村民阿思哈指着自家房子的多处裂缝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记者看到,多处住宅外墙脚地面明显凹陷,并有多道裂痕,顺着房主人的指引,屋内前后窗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一直延续到地面。
“这个地方最早是采砂的地方,在回填土上盖房子,按照规定要把回填土挖走,而且建房时为抵御地震应设地圈梁,但是这些房子都没有。”村民马生荣说。
“这房子的门太窄,家具稍微大一点就根本搬不进去。”苏金石说,自己新买了一台冰箱,但是房屋门洞只有70厘米,根本搬不进去。这样的房子怎么就通过了相关单位的验收呢?
据记者了解,这些搬迁安置房由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市天山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修建完成。截至目前,因搬迁补偿款问题和以上安全隐患问题,村民与管理部门仍没有达成协议,所以搬迁时间一拖再拖……
安置点远离草场耕地,“征房不征地”造成许多困扰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17公里处的乌拉泊村,2006年2月划归该市天山区。当时天山区撤乡设街道办,成立了红雁街道办事处,下辖乌拉泊牧场、乌拉泊村、乌拉泊社区等。街道办辖区有2700余户人家、1.2万多人口。因乌拉泊村辖区有离城市最近的地下水溢出带,源自于天山博格达峰和南山的冰雪融水,纯净无污染,年出水量接近乌鲁木齐市城市供水的2/3,从而成为了一级水源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乌拉泊水源地水质由一类降至三类。为此,2006年初,乌鲁木齐市人大将保护乌拉泊饮用水源的相关议案定为1号议案,实施为期4年的乌拉泊水源地保护工程。其中计划一期投资3.1亿元,完成水源保护区所有农牧民和自治区水利厅工程一处整体搬迁。据2010年4月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组对常委会批准的4项政府融资贷款项目进行视察时显示:此次搬迁的农牧民分属乌拉泊村和乌拉泊牧场,初步统计涉及581户1696人,基本涉及乌拉泊地区所有住房。
让乌拉泊村农牧民关注的搬迁安置房选址,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天山大道与兰湖路相交的三角地,占地574亩,建设600户,分为8个标段建设。每户安置房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2平方米。
5月22日下午,据当时乌拉泊村首批搬迁示范户之一马生荣说,他过去一直生活在南山牧区,在山里放牧。家里原有1000亩草场,紧挨水源地的老房子100多平方米,还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院子。2007年11月,告别老屋举家迁到新村。按方案,新的定居点是按国家抗震安居房标准盖的,他搬新房时仅得到4.7万元的补助。其中,2.5万元是政府给的搬迁补助,2.2万元是老房子的院墙、树和厨房的补偿。
“我们祖祖辈辈以种地和养殖为生,现在把我们的住所搬到5—6公里之外的地方,而把耕地留在原地。这让我们如何种地?怎么放牧牛羊呢?”村民周洪林认为:当时相关部门开展搬迁工作时,采取“征房不征地”手段,给搬迁的农牧民造成生产与生活的分离和脱节。
当地回应
天山区委托专业机构勘察鉴定
认为主要责任在承建和地勘方
“2013年4月5日,天山区接到乌拉泊村村民反映搬迁安置点有个别空置安置房屋因地面下沉,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后,立即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调查处理小组,安排专业人员对墙体裂缝安置房进行了勘察,发现有5栋空置安置房不同程度出现上述情况。其中以六标段13号安置房最为严重。”天山区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
为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消除安全隐患,天山区委托乌鲁木齐市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对出现地面下沉、墙体裂缝的安置房进行了检测鉴定。检测鉴定报告认为:该工程墙体裂缝主要原因为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建议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处理方案。
4月10日下午,天山区邀请市质量监督站、市建科院、市建筑设计院、建院监理公司等单位专家研究讨论,初步认定本次工程质量问题主要责任是建筑施工单位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土质换填不到位,地勘单位在地基验槽时未能发现地基土质真实情况即同意进行基础施工造成。
“目前,天山区已责成地勘单位尽快出具地基加固方案,方案经专家审核确定后,天山区将按照加固方案尽快进行加固施工。同时还委托建筑设计院制定房屋主体加固设计,待地基加固完毕后,将立即开始墙体加固施工,尽快妥善消除安全隐患。”天山区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据乌拉泊村村民反映,在当地村民不断反映情况后,开始有施工人员陆续检查房屋,进行维修。
天山区建设局已经对责任单位进行追究,并起诉了原地堪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原标题:这样的安置房谁敢住?(走转改·一线调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