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贾玥)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北京蓝皮书系列新闻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提供的数字显示,当前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70mg/m3,离WHO建议的目标35mg/m3预计至2030年才能达到。
蓝皮书指出,当前,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70mg/m3,离WHO建议的目标35mg/m3还有很大的距离。为此,北京出台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目标大约需要20年左右。第一步:2015年,PM2.5浓度要下降到60mg/m3,比2010年下降15%;第二步:2020年,PM2.5浓度控制在50mg/m3以下,比2010年减少30%,相当于目前密云水库上空的空气质量;第三步:长期目标:实现PM2.5治理达标,按照WHO为发展中国家设定的最低空气质量标准,年均浓度要达到35mg/m3。由于治理PM2.5任务的艰巨性,预计到2030年才可能实现达标。
蓝皮书认为,要实现北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治理PM2.5的工作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北京市PM2.5的成因及扩散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PM2.5形成的机理过程比较复杂,工业排放源产生的污染很复杂,甚至包括餐饮业、其他行业的污染情况,此外,经过化学反应以后形成过程一些还不是非常清楚。西方国家因为出现大气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中国最近30多年来也产生了大气污染问题。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观测PM2.5的分布特征,其次是研究其形成过程。结合国外比较成熟的方法,可以针对中国大气污染的问题有所突破。
第二,PM2.5治理能否实现达标,还取决于能否实现区域联防联控。PM2.5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空气污染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区域性,仅靠北京市的努力,也许可以实现前两个阶段性的治理目标,如果没有周边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天津市等兄弟省市的联防联控和共同治理,长期目标难以实现。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能否取得实效。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中间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当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1年底,北京市服务业比重已达到75.7%,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已十分有限。服务业本身PM2.5的排放则取决于技术进步程度,而未来技术进步速度显然也是难以预测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