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尚湖好人:来自朴实无华中的感动
2013年06月09日 11:11:59来源: 杭州网 江胜忠

  上个周末,我们来到磐安县的尚湖镇,这里距离县城80多公里,有连绵的群山,还是婺江、曹娥江、椒江的发源地,这里生活着一万八千名勤劳淳朴的尚湖人。我们把镜头对准其中的3位,他们被当地群众称为“尚湖好人”。

  陈华玉

  孝义QQ群

  在几位“尚湖好人”中,陈华玉是唯一不在家乡的。

  她是尚湖镇杜家庄村人,2009年与丈夫一起来到义乌,现在义乌的廿三里镇上开了一家寝具店。

  空闲时,陈华玉喜欢到附近村子走走,慢慢就认识了一大批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陈华玉把这些老人称为“孤单老人”,她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很多时候真的很孤单、很无助。

  家住华溪村的虞廷槐,今年已经80多岁,三个儿女都不在身边,但老人生病开刀后常常小便失禁,床单需要经常换洗。

  陈华玉主动当起了虞廷槐的“亲戚”,每隔四五天,陈华玉都要驱车8公里,拎着水果和洗好的床单、衣物上门,给老人擦拭床铺,更换被褥,清洗锅碗瓢盆,打扫屋子。

  家住廿三里信联街的74岁老人吕品和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去年7月28日晚10时,他突发心衰伴肺部感染,呼吸极度困难,一双儿女在外地工作,一时联系不上。

  陈华玉和丈夫接到吕品和老伴的电话后,马上赶到他们家里,然后又将老人送到义乌中心医院。随后,她又帮忙办好住院手续,并在急救室门口守了6个多小时。最终,老吕脱离了生命危险。直到凌晨4时多,陈华玉和丈夫才离开医院。

  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亲戚”,陈华玉认了六七个,很多老人叫她“好闺女”,有时她一天要走好几个村,经常拎着一袋袋水果出去,换回来一袋袋的衣物、床单、被套、床罩、枕头罩。

  陈华玉还和镇里的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吴江平商议,成立一个“孝义QQ群”,让自己的同学、朋友和其他有爱心的年轻人加入。

  这个月的“母亲节”,陈华玉组织了QQ群里的20多名成员到自己的老家尚湖镇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康乃馨,保健食品、床上用品,还组织给老人们理了发。

  她甚至让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也加入到了“孝义QQ群”,成为最新的一个成员。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都来参与爱心行动,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俞汝金

  敬老院里办菜园

  今年62岁的俞汝金已过退休年龄,但尚湖镇敬老院的院长“担子”他还得继续“挑”下去,因为院里的46名老人都说离不开他。

  昨天下午,在敬老院公寓楼前的一片菜地里,俞汝金和其他几位老人认真地掘着土豆……

  “今天的晚饭,每个老人都可以吃到红烧土豆牛肉。”

  菜地面积不大,但却种了玉米、青豆、青菜、土豆等好多种蔬菜,这是敬老院的自留地,也是老人们的锻炼出汗场所。

  15年前,尚湖镇创办敬老院,还是镇聘用干部的俞汝金主动请缨,当了这个既是领导、又是食堂伙夫的敬老院院长。

  乡下的敬老院不比城里的,设施落后,经费紧张,服务人员也不到位,俞汝金干脆就让自己的老伴也成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这样,夫妻俩把心血都用在了敬老院的老人身上。

  15年来,俞汝金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来侍奉。

  这15年来,俞汝金只在自己家住过四个晚上,那是因为自己的老母亲去世,至于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他全部都放在了敬老院,连儿孙们的压岁钱都要到敬老院才能给的。

  在政府的拨款之外,如何让老人们改善伙食,俞汝金动了不少脑筋。他先是把院内楼前的这块空地辟为菜园子,自己和那些愿意参加劳作的老人们一起管理。现在,老人们甚至把眼光投放到了敬老院周边的一些零星空地,种了好几亩菜园,还有水稻田地。俞汝金说,最近这几年来,敬老院的蔬菜全部实现了自给,去年一年,光大豆就收了一千斤,出栏了四头猪。

  院内一位姓陈的老人说,平时种种菜,活动活动筋骨,身体也好了不少。

  厉仁德

  “我干不动了,儿孙们还会继续接班”

  73岁的老人,拎起30公斤重的水泵,如履平地;举着射程可达15米的水枪,轻松自如。

  我们来到尚湖镇上溪滩村青龙头自然村“消防队长”厉仁德的家时,老人正在村口的池塘边对消防装备进行每周一次的“演练”。

  他要求自己在一分钟时间内发动起汽油水泵,装好水带,否则就要重来。

  老人的家里摆满了邻近各个村庄送来的锦旗、奖状,还有“感动磐安”人物的大红花。老人说,这是他们家的“财富”。

  厉仁德所住的自然村是一个只有70户人家、160多口人的小村,与县城相距40多公里。因磐安山路崎岖,消防队接警后从县城出发至少也得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1982年村里的一场大火,由于房屋是木结构的,而且当时也没有专门的消防队,村民们只能用木桶、脸盆等工具救火。最终,村民眼睁睁地看着熊熊大火吞噬自己的家园。

  大火过后,厉仁德找到村干部,要求村里购买消防器材,成立义务消防队,可村里没钱,他马上决定自己掏钱购买,自己学习灭火技能。

  他到县农机站学习了两个多月机械原理,回到家后,就将自家拖拉机的发动机拆下来改装成抽水泵,后来,他用家里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台3匹马力的柴油抽水泵以及200米长的水带。

  这些专业设备很快派上了用场。1984年12月,尚湖村发生火灾,厉仁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扑救,连续作战了4个多小时,终于将大火扑灭。

  救火经常要遇到险情,厉仁德好几次成了“伤兵”。有一次,隔壁的大王村发生火灾,厉仁德马上前去救火。由于皮管老化,厉仁德不得不用稻草点火烤热皮管,但其中三四米还是破掉无法使用,抽水机只能往水池边靠,厉仁德不小心退到水池中。水齐腰深,但为了保证抽水机正常运行,厉仁德一直浸泡在水里直到灭火结束,回到家后大病了一场。

  30年来,厉仁德参与的救火超过了90场,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而他自己,也把1/3的收入贴在了消防设备的更新上。现在,老厉每隔三五年就要更新灭火装备。现在使用的是一台汽油抽水泵,体积小、携带方便,一旦有“火警”,他只要将机器放在电动自行车上,再带上一桶汽油就可以了。

  老厉说,自己这个义务消防队长至少要干到80岁,而且以后还要让儿孙们继续干下去。现在,大儿子基本成了他的助手,两个在外开车的小儿子也都学会了消防演练,就连老伴都学会了安装水带。

来自《都市快报》

【专题】发现最美尚湖人

标签: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