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广西柳州“城管微信”平台工作现场。(资料照片) 蒙鸣明摄
继外交部开通微信账号“外交小灵通”后,国家统计局开通了“统计微讯”,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好友关注。此前开通政务微信的仅限地方政府,两部委试水微信,传递出怎样的转型信号?对升级政府服务有何意义?
“官话”也有温度
她每月2日早上7时多便出发挨家挨户收账本,逢节假日甚至要提早一两天就去收。收取账本时,她及时审核,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始编码工作,在5天之内把这11户的生活账,对照项目编码一项一项编好。
故事中的“她”是福建省涵江区村级辅助调查员许丽萍。在“统计微讯”中,这样的统计故事还有不少。“通过展示统计背后的故事,让公众了解数据统计的过程,提升数据的亲和力和可信度。”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通过讲故事,原本冰冷的数据有了温度,原本严肃、刻板的事件变得生动、亲民。政务微信的温度源于娓娓道来的故事,也得益于平易近人的语言。
“统计知识和术语专业性较强,我们在做‘统计微讯’时可谓字斟句酌,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活泼的文风,争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说。外交部新闻司网络公共外交处副处长朱晓钟介绍说,“外交小灵通”中使用容易让网民接受的语言,不讲官话套话。
互动消解疑惑
“公布的数据与我的感受为什么不一致?”“我又‘被平均’了吗?”一组数据公布后,经常会激起诸如此类的疑问。官方发布与民众感受间,经常有一段需要弥合的间隙,而政务微信正是间隙上空搭起的一座桥。
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是如何统计调查的?为什么要在统计上用平均数?在“统计微讯”上,一组数据的后面,往往会跟着“指标解读”,让公众了解数据之余,更能理解数据,运用数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告诉本报记者,微信上传递的应该是关键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切忌将微信作为宣传工具。
微信的桥梁作用是双向的,它既给政府开辟了解释的渠道,也给民众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平均每天接收到的粉丝提问或发言信息近百条。从粉丝的发言情况来看,提问的问题主要包括CP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工资、房价等最新统计数据的发布日程安排,历史数据的查询方式。对于主要问题,我们通过关键词自动回复;对于专业化、个性化的问题,我们会在咨询相关业务司之后尽快予以人工回复。”
需求催生服务
“‘统计微讯’开通半个月,粉丝已近万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已开通1400多个政务微信。竹立家认为,政务微信迅猛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百姓对政府服务内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结果是改变了公共权力的运行方式,政府承担起了对权力的责任。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向本报记者分析说,基层政府与群众直接接触,开通微信是解决日常政务所需。中央部委开通微信,反映出公众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日益关注,更彰显了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是迈向服务型政府道路上实实在在的行动。
“政府既要为宏观政策服务,也要为社会公众服务,‘统计微讯’是创新服务手段的探索。早在2011年,国家统计局就开发了‘中国统计’移动资讯客户端,去年‘数据中国’客户端上线。”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说。他希望借微信这种活泼新颖的形式,进一步打开统计公开透明的大门,打造统计服务升级版。
“无论微博还是微信,都是服务意识的载体。”汪玉凯说。朱晓钟也认为,以后会出现其他的平台,但“外交小灵通”无论存在哪个平台中,都要深入人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