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刘鑫焱)日前,山西水利部门公布,自2008年3月以来,山西地下水水位每年平均上升1.13米,汾河流域地下水每年平均上升3至4米。这对于处于地下水漏斗核心区的山西,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山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81立方米,为同期全国人均值的17%,人均供水量更是多年位居全国末尾。水,成为山西这个资源大省的资源之困,转型发展路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空间分布不均是山西破解‘水困’必须过的三道坎。”山西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山西提出“蓄水保水、用好黄河水、涵养地下水”的“开源”策略,35项应急水源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除险加固过百座病险水库,新增地表水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正常年份和一般干旱年份的供水要求,有效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超采。
在山西水利厅的数字水利中心,覆盖全省的近1600个地下水监测点跃然于大屏幕上。该系统每两小时自动上传一次地下水位数据。山西省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行关井压采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地下水位升降列为对各市考核的主要指标。在地表水供水覆盖区,除城乡饮水工程外严禁开采地下水,现有地下水井关闭并封存;在地下水超采区新打日取水量超过1万立方米的井片,须经省政府批准;1万立方米以下的取水井片及单井,须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此外,山西省已连续三次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非超采区地下水征收标准提高到2元,超采区提高到3元,调整后的地下水征收标准相当于地表水的4—6倍。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普遍止降回升,部分地区上升明显。
“以前,灌渠的水经常跑冒滴漏,大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清徐县高花村农民李红双说,“现在可不同了,用水是刷IC卡消费,大家都瞪大了眼,水龙头流出的就是钱么。”在清徐县,农用灌溉机井全部装上了用水计量设备。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以初始水权分配为核心的宏观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体系,以及用水计量控制和地下水位监测等做法为重点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并明确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地下水位升降和河道排污三项指标,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考核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
2012年底,山西正式出台了节约用水条例,明确了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用水单位和个人节约用水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建设,在井灌区大力推行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膜下滴灌、设施农业,确保井灌区亩均灌溉用水量由60立方米降到20立方米左右。工业节水同步推进,全省201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再下降3.5%。
山西蓄水工程多位于山区,用水户多在城市、平原和盆地,如何把蓄起来、提上来的地表水送到最需要水的地方?山西省决定启动大水网建设工程:以纵贯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为骨架,形成将黄河、汾河等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的供水网络。预计到2015年,山西年总供水量可达到91亿立方米,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
同时,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地区,山西重点实施了以五大河流地表水、六大盆地地下水、19处岩溶大泉岩溶水为核心的“三水”保护与修复。其重点区域基本覆盖了山西主要城镇、人口密集区、工矿集中区、经济发展区。目前,汾河全河段已实现全年不断流,流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最高回升16.17米。
(原标题:山西地下水 每年升一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