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这个月,中国有699万大学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告别大学时代,面对初入职场的稚嫩和独立生存的起步,这些青涩的面孔正在梦想与现实落差中经历“毕业阵痛”。
初入职场:从学生会干部到办公室“菜鸟”
相比于还在投简历的同学,即将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刘悦,算是这个“最难就业季”的幸运者。已经取得文学硕士的她,目前已经是一家知名教育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试用员工。不过,逃离了“血雨腥风”的招聘会,初入职场的刘悦,面对的却是另一场考验。
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学生会干部的刘悦,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组织能力都是同学眼中的“强势姐”,但走出校园初入职场,刘悦原本的自信甚至些许骄傲却迅速散去。
“现在就是个办公室‘菜鸟’”,面对着记者,已经工作一个月的刘悦笑道,面试时自己还信心十足,对答如流,但是实际工作起来才发现什么都得从新学起。
“刚开始传真机、复印机都不会用,甚至基本的办公软件也不会,更别说什么策划案、会议记录了。”刘悦说,一次她向同事请教如何做一份工作报表,同事不经意的一句“研究生怎么连基本的Excel都不会”,让她很难受。
除了这些可以短时间内学会的基本工作技能,让刘悦更为犯难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工作内容的脱节。本科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读哲学的刘悦,经过半年的艰辛求职路,最终凭着自己一段外企人力资源部的暑期见习经历获得目前这份工作。
“研究了这么多年国关和哲学,现在却干着自己完全不懂的人力资源,真是赶鸭子上架。”刘悦说,同学中学外语的做房产销售、学历史的当了外企文秘,“就业压力下,都用不着‘赶鸭子上架’,大家自己都宣称‘全能’,可真干起自己不专业,也不感兴趣的工作,当然很吃力。”
初入职场,刘悦的这些“不适应”代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根据日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仅六成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未达到工作岗位要求,此外,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3%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人际交往:岗前培训,学会了敬酒规矩
相比于学非所用而导致的上岗不适现象,刚刚从“象牙塔”中步入社会的这批90后大学生,告别校园的单纯,初入职场的他们还面临人际关系的融入难。
即将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张廷,目前已经开始在合肥一个事业单位进入岗前培训期,面对这份“体制内”的工作,上岗之前张廷就从亲友那学来很多“注意事项”:工作中多看、多听、多做、少说;在领导面前要注意称谓,有眼力见儿;私下同事间“男的都叫哥,女的都称姐”……
但是,工作后处处小心的张廷还是犯了一个“忌讳”。在一次单位大领导参加的饭局中,老员工提醒刚刚入职的张廷注意给领导敬酒,但紧张的张廷在刚开席不久就第一个起身给领导敬酒。
“当时脑子里就想这赶紧完成敬酒任务,没多想自己一个小兵应该什么时候敬酒合适,虽然有领导圆场,但当时还是很尴尬。”张廷说,从那次敬酒尴尬之后,他就在网上学了很多更为细致的社交规矩,除了酒桌注意事项,还包括开会时自己应该坐哪儿,跟领导一起坐车自己应该坐哪儿等。
工作一个月了,张廷坦言最大感触是,与校园中相对简单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相比,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要复杂的多。
“当走出校园的90后同时与80、70后甚至60、50后相处于办公室,怎样获得大家的接受和认同,这些学问不是大学老师能告诉你的。”张廷说。
租房尴尬:毕业了,还只能睡上下铺
每年毕业季,毕业生们除了要经历求职难和职场不适之外,离开大学宿舍,开始自给自足、独立生活的他们还面临更为棘手的问题——毕业租房。然而,面对高企的房租,校门内外生活压力的巨大落差,让他们的“毕业阵痛”又多了层现实考验。
在距离学校宿舍“清场大限”还有一周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徐晨雨终于在北四环边上租到了房子。谈及自己的租房经历,这位21岁的90后女孩用“心力交瘁”来形容。
“一个月看了30多个房子,一个六七平米小卧室月租金平均都要2300元。”一个月前,徐晨雨成功被北京一个出版社录用,本想在单位附近租房的她,最终因为“惊人”的房租而打消念头。“一居室月租金5000多,合租房一个单间就2500,我一个月工资都不到4000。”徐晨雨说。
高昂的房租让徐晨雨心里的“租房地图”,从靠近单位的北二环一直移到北五环,原本希望毕业后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她,还是决定找同学合租房子。最终,徐晨雨和另外三个女孩以每月4000元的价钱合租了一个一居室,因为房间空间太小,四个女孩自己买了两张上下铺。
“没想到,毕业之后还是得睡上下铺。”徐晨雨说,因为租金“押一付三”还要交中介费,还没开始工作,自己就在房租上花了5000多元。
这一周,近700万大学生将离开校园,除了“最难就业季”的求职艰辛,无论是刘悦、张廷初入职场的复杂感受,还是经历租房苦恼的徐晨雨,他们的故事都反映着刚出校园的年轻人敲打社会大门的无力与彷徨。面对校园与社会的断裂,面对梦想与现实落差,毕业的阵痛正让他们经历磨练,也获得成长。(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 各地出台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 求职补贴“真金白银”
-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未来5年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 外交部:美国应就监控计划向国际社会作出解释
- 红会掌门人澄清芦山“买路钱”:谣言不是社会公正
- 高校毕业生供不对求 202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2400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