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复垦耕地2000多万亩。但是,尚有近1亿亩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没有复垦利用。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随国土资源部到山东省济宁市多个土地复垦现场调查采访,以济宁市为例,历史遗留多、资金缺口大是影响济宁市土地复垦的重要原因。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督促土地复垦义务人落实资金,及时复垦利用损毁土地;
济宁投入15亿元恢复耕地
兖州市兴隆庄镇王楼等五个村的土地曾经是大片良田,由于当地采煤业的不断发展,昔日的大片良田不断塌陷,村民不得不弃田搬迁。
据兖州市国土资源分局局长王国营介绍,兴隆庄镇塌陷地治理项目需要治理塌陷地8580多亩,治理工程早在2006年已经启动。
他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分两期实施,两期工程实施后,治理塌陷地总面积达到8580多亩,实际新增耕地5322多亩。王国营表示,经过整理,目前,这一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由治理前的0.4亩增加到0.8亩。
在济宁市不仅有兴隆庄镇这样的国家重点立项的项目,也有企业与农场共同治理的成功范例。济宁南阳湖农场原是一家国有农场。“近几年来,随着采煤塌陷区域的不断扩大,治理采煤塌陷已成为农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南阳湖农场场长王海存说,从2009年开始,为治理农场塌陷区企业与农场先后投入资金4685万元,对农场东南部的316公顷土地进行了复垦,新增耕地127.25公顷。
邹城市北宿镇原来也是采煤塌陷区,经过近14年治理,1.2万亩塌陷区已经建成集水产、蔬菜、林果、畜禽及农业观光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区。”北宿镇长相广炳说。
据济宁市国土资源部副局长马敬杰介绍,到目前为止,济宁市累计投入15.2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区,已经完成治理土地24.4万亩,恢复耕地14.2万亩。
采煤塌陷面积年均4万亩递增
尽管济宁市采煤塌陷区治理获得包括国土资源部在内的多方肯定,但是,济宁市的采煤塌陷区仍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在递增。
马敬杰告诉记者,济宁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市含煤面积达392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在促进济宁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马敬杰说,截至目前,济宁市因采煤塌陷的土地已经达到47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市采煤塌陷地将达到75万亩,到本世纪下半叶采煤塌陷面积将占济宁市土地总面积的1/4。
“塌陷面积之大,治理难度之大为全国罕见。”马敬杰说,采煤塌陷问题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据他介绍,因采煤塌陷,济宁市耕地锐减,“目前,全市耕地总量为915.22万亩,人均耕地1.1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马敬杰说,由于济宁市是典型的粮煤复合区,地下煤田和地上良田重合率在80%以上,因此,采煤塌陷的土地绝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再加上,采煤造成的塌陷通常都是深度塌陷,很多地段常年一片汪洋,复垦治理难度非常大。
将督促土地复垦义务人落实资金
据国土资源部耕保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土地复垦条例》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实施后,土地复垦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步前行。这位负责人表示,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复垦土地近4000万亩,其中耕地2000多万亩,复垦率由1987年1%提高到目前的25%。与此同时,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资金保障、监督检查等制度也已逐步建立起来。
“土地复垦工作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一些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土地复垦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复垦的投入不够,到目前,全国尚有近1亿亩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没有复垦利用;此外,土地复垦义务人复垦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及时落实资金实施土地复垦,造成新的欠账。
这位负责人透露,据测算,每年约有几百万亩新损毁土地没有得到及时复垦利用。他表示,国土资源部将依法依规加强土地复垦监管,建立和完善土地复垦信息监管系统,强化对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