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搞加工,身边伴条狗
6月22日下午2时,位于郑州市大石桥西北方向的SOHO广场BC座4楼内的“亲亲宝贝母婴护理中心”内,一名年轻女子说,他们经营胎盘加工,但“因为气味太大”,加工地点不在办公室内。
在确认记者携带有胎盘后,这名年轻女子说,记者可以把胎盘放这里,过一天就可以过来取胶囊了。因记者“不放心”,她联系了自己的母亲,并给记者写了一个周姓女子的联系方式,让记者去实地查看商谈。
约10分钟后,记者在金水路与沙口路立交桥北侧铁路道口,见到了年约60岁的周女士。随后,她带着记者向西,沿着铁路旁小道,前行约500米后,来到了位于陇海线和一条铁路连接线之间的一片楔形地带。
这片偏僻的地方,尽是两层低矮土坯楼的老旧民居,属于金水区大石桥街道办金沙社区铁路5号院。
在一幢有“郑铁液化气”黑色字体的楼下,周女士打开了房门,这是一处一室一厅,各种生活用品摆放得十分拥挤。
门口地上,放着几个盆子,就是冲洗胎盘的用具。小卧室内墙边,周女士打开了一个纸箱,搬出了一个比较新的小型烘干机,“烘干都是用这个”。
在屋内,记者没见摆放有消毒器材,甚至连一次性手套都没见到。一条京巴狗还不停在屋里来回跑动,舔这儿嗅那儿。
“你放心,这胎盘都得用水冲好多遍,还得放锅里煮,然后才烘干磨成粉。另外,我这胶囊都是从制药厂进的货,质量绝对有保证。”她说,“做这个十几年了,都是挣个买菜钱,没多大利润,最低可以给你交个底价,240块钱。”
在她的加工点兼住处,记者同样没见到任何与经营有关的审批手续。好在,她也坦承,“弄这味太大,没多少人愿意干,平时也就偶尔做一个,谁会去办手续?”
【总结】
卫生条件糟糕,行业乱象丛生
除了经营缺少审批手续、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外,记者走访发现,这些经营胎盘加工的地方,清一色地位于居民家中,普遍缺乏消毒设施,卫生条件比较糟糕。
在接触到的胎盘加工点相关人员中,记者均未发现有健康证。他们也从不问胎盘是否受过污染或者沾染病毒。
同时,胎盘加工的用具可谓五花八门,生产过程完全是依靠个人经验,缺乏科学、规范的器材。特别是胶囊,不少是三无产品,品质存疑。
加工流程方面,有的加工点只有冲洗、烘干、研磨三个步骤,也有一些有热焯或煮沸程序,还有添加祖传秘方配料的,据称“这样更大补,疗效也更好”,但祖传秘方成分是什么、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