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北京工业大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社会建设办公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3)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发布的2013年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3)》指出北京本地城镇户籍居民的住房质量逐步提高,住房的数量已经超过一户一套的水平。但新正式移民即2008年以后户籍迁入北京的居民住房负担沉重,住房质量较低;非正式移民即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低劣。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孙雪梅
□报告内容本地城镇居民人均一间
北京社会建设蓝皮书指出,北京本地城镇户籍居民的住房质量逐步提高,住房数量已超一户一套的水平,基本达到一人一间。
根据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
京籍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中,92.9%的城镇居民家庭有厕所和浴室;89.6%的居民居住在成套住宅里。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拥有产权房包括原有私房、房改私房和商品房的比例达到81.4%。
蓝皮书指出,除了部分无房户,北京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需求大体得到满足,大多数城镇居民正处于追求住房质量的阶段。
流动人口人均住房不足6平米
蓝皮书指出,限购令前,商品房有三分之一被外来人口购买。限购令后,外来人口买房比例大大下降,2011年,外地个人在京购房仅21948套。绝大多数外来常住人口因无能力在京购房,只能租房,随着房租逐年上涨,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住房状况甚至恶化。2011年,北京租赁市场成交142.8万套,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住房平均每套月租3100元,全市住房平均月租49.1元/平方米,同比涨幅11%。2011年北京人均工资56061元,如在东城区租一套房子,需付房租40896元,是平均工资的72.9%;在朝阳区租一套房子,要付租金37200元,是平均工资的66.4%,即使在昌平区租一套房子,租金也要达到平均工资的43%。
蓝皮书指出,能租赁成套住房的大体上是外来人口中的精英群体,如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外来常住人口比例84.4%的新移民工人大多只能选择“城中村”、地下室、工棚及群租房等非正规住房来存身。根据此前研究,外来人口中租房居住的比例为81.4%,自购商品房的占0.7%,租住农民的平房的占70.9%,流动人口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为5.6平方米。
□分析北京住房总体距一人一间很远
蓝皮书课题组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李君甫指出,虽然北京住房发展很快,但2008年后户籍迁入北京的居民大多无法承受过高房价,很多人在等候限价房和公租房。
据介绍,二战后,发达国家住房普遍不足,掀起住房建设高潮,着重解决住房有无问题;随着住房短缺的缓和,向一户一套的水平靠拢,数量和质量并重。从国外的统计数据看,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住房紧缺状况逐步缓解,全国存量住房套数与家庭户数相当;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住房水平进一步改善,向一人一间靠拢,对住房质量、功能等提出更高要求,进入重视质量的阶段。
李君甫表示,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普遍进入提高质量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阶段。2012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3797美元,但住房总体上还相当于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住房数量问题还未解决。但社会的极化,部分人开始追求住房质量,另外一部分人住在地下室、城中村等非正规住房里,还有部分人选择群租房,使得大量正规住房非正规化。北京住房总体上还达不到一户一套的水平,距一人一间的水平还差很远。住房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观点“老北京”户均一套房靠谱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称,北京城镇户籍人口户均有几套房,微观上很难考量。但根据粗略计算,剔除持暂住证的人,北京城镇户籍人口约1300万人,按平均2.5人一个家庭计算,差不多500万个家庭。对应的,北京有600万套存量房,平均下来,一个家庭是1.2套。如按每套房为两居室计算,每个家庭2.4间房,正好差不多一人一间。
不过,这种算法未考虑北京很多房源并非北京户籍人口拥有,在北京限购之前,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房子是外地人购买。所以,“老北京”户均拥有一套房是靠谱的,但后来“移民”北京者虽然有城镇户口,还不一定有能力购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