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十二道街楼顶清运下来的垃圾
生活报7月9日讯近日,哈市道外区北十二道街上,一幢居民楼顶清理下来的垃圾把大家都惊呆了:垃圾堆成一座山,门窗、家具、花盆水桶……要啥有啥,足足装满了10台卡车,而这么多的垃圾正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在五六年里“攒”下来的。
美国学者兰德·弗罗斯特和盖尔·斯台吉蒂曾经出了本书,叫《囤积是种病——别让杂物堵住你的幸福》。书中特别指出,在老年学调查文件中,对垃圾的囤积被称为“垃圾收藏症”。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包括: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急剧恶化,患者时常伴随出现敌对孤立以及与世隔绝的想法和情绪。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哈尔滨这样的老人并不是个案,他们有的独居,有的和儿女同住。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每天捡垃圾,直到将住所堆满还不罢休。
-现场
老人将垃圾藏楼顶
儿子雇5个壮汉清理一整天
6日,记者在道外区北十二道街一个大院内看到,这里堆成了一座垃圾山,这些破烂儿“要啥有啥”,门窗、家具、花盆水桶,甚至还有正在茁壮生长的花草。5名壮实的搬运工正在把这些垃圾装入袋子中运走。
据大院居民王先生讲,这些垃圾全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捡回来的。“他的儿子家就在七楼住,老人在另一栋楼住,七楼通向楼顶的安全门没有上锁。老人每天没事就出去捡垃圾,然后将捡回的垃圾打包,沿着楼道一点一点地背到7楼楼顶上。五六年下来,竟然在楼顶堆出近30平方米大小的大垃圾堆。”
据介绍,这两天整治楼道环境卫生,当地办事处发现了这种情况,随后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老人的儿子上楼顶看到这么多垃圾也惊呆了,“这么多垃圾,可怎么弄下来啊!”没办法,儿子只好雇来5名搬运工。这5名壮汉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当日下午5点,才将这些垃圾全部弄到了楼下。随后,儿子又雇来两台中型卡车,连夜拉了10车,才将垃圾全部清理完。而清运这些垃圾的费用,总共花费了5000元。
-走访
拾荒成瘾的老人并非个案
●案例一
50多平方米屋内
垃圾多得只能爬进爬出
2010年,哈市道外区新一办事处辖区也发现这样一位拾荒成瘾的老人。
据了解,这位老人自己住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垃圾多得屋子装不下后,他将垃圾堆在楼道里,被邻居“举报”。记者和街道办人员来到他家时,全都震撼了:垃圾多得只能爬着进出,屋里仅剩一个人躺着的地儿。除了吃饭的碗筷,其余东西全是垃圾。记者问:“这么多废品怎么不卖啊?”老人答:“再等一些日子,现在价格太低。”几天后,老人捡的垃圾终于被街道办人员拉走。在街道办的帮助下,老人也去儿子家住了。
●案例二
一米多高垃圾
沿楼边堆出30多米远
在道外区北小六道街21号附近,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也喜欢收集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垃圾堆起来有一米多高,长达30多米。这位老太太堆垃圾的地点正是一幢保护建筑楼下。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栋老楼已经快有100年的历史了,属于砖木结构,居民们十分担心这些垃圾会引发火灾。
据哈市道外区胜利办事处城管办梁女士介绍,这位老太太捡垃圾的事他们早就知道了,到现在为止已经有3年多了。这位老人和儿子同住,三年前房子失火给烧了,随后她就在附近租了一间小房住。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捡垃圾。居民们多次来反映,街道办三年来先后清理过四五次,但是清完了老人就往回捡。办事处没有执法权,只能向上级汇报,道外区行政执法局也先后来清理过两次。目前,他们仍在找根治的方法。
-专家:
拾荒老人拾的是“心荒”
拾荒老人
拾的是“心荒”
针对哈市一些老人捡垃圾成瘾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哈市道里区建国街道办社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李强主任。
据李强介绍,这些每天捡垃圾的老人,是患有囤积症的表现。这些人的年龄都在60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从物质短缺的年代过来的,一辈子为生存忙碌,省吃俭用已成生活习惯,一旦退休,不用工作了也没有业余爱好,生活上找不到乐趣和支点,非常没有安全感,看到啥都舍不得扔掉,闲着没事就开始捡拾垃圾。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拾荒老人,拾的正是“心荒”。其实这些老人缺的不是钱,基本都有工资保障,主要是封闭的空间能给予他们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而失去物品的念头可以使他们惊恐万状;而且,这些老人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也在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情感附着于捡拾的垃圾上,更能增加部分生活收入,也能使他们获取更大的安全感。
李强建议,患有囤积症的老人大多很孤独,儿女们应该多陪陪老人,并且给老人提供培养个人兴趣或爱好的条件,或引导他们与其他老人多交流,融入社交中。当地社区也应该想办法,将这些老人纳入社区的环保志愿者行列,每天戴袖章“上岗”,帮助小区清洁的同时,顺带卖掉一些垃圾废品。这样一来,老人在邻居面前就能抬起头了,渐渐地,也愿意和别人交流了。由于有了更多环保意识,老人生活得有内容了,最后就会自觉放弃垃圾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