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7月11日电(记者任海军)日前,中国、美国、以色列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研究报告称,与生活在南方的居民相比,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减少5.5年。
连日来,这一研究成果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原因很简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问题成为富起来的中国民众日益关切的话题。且不论折寿5.5年这一颇具争议的数字,这份报告的确向人们敲响警钟: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预期寿命的重要因子。
在其他因子相同的情况下,空气污染越严重,人均寿命越低。“污染折寿”这一结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得到论证,并非空穴来风。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过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空气污染每年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早逝;美国环保署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5万至12万人早逝;在欧盟国家中,由于暴露于人类活动产生的PM2.5,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反过来,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高人均寿命,这也有科学证据。2009年,美国杨伯翰大学和哈佛大学科研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1978年至2001年美国人均寿命从先前的74岁延长至77岁,其中4.8个月归功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空气污染也是挽救生命。
当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对环境的担忧,特别是对健康问题的担忧,逐渐变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亟需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
污染在影响民众健康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2年发表报告称,中国2005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12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至少相当于GDP的1.2%。
去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目前也在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不美丽,首先要看能不能健康地呼吸。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增长,从长期看,其得远大于失。美国的相关研究显示,污染治理政策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实施成本,往往前者是后者的5倍至10倍甚至更多。1980年至2010年,美国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过半,而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空气污染带来的就医、劳动生产率降低、早逝等社会成本也大大降低。
世界的经验表明,人民群众完全可能在享受经济发展的同时,呼吸得更有质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