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财经 正文
洋奶粉降价"雷声大雨点小" 多品牌降价未涉主打产品
2013年07月12日 15:32:34来源: 新华网 王凯蕾

  自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雀巢、雅培等品牌洋奶粉启动价格反垄断调查以来,各乳粉企业先后公开表示降价。然而记者发现,所谓的降价,有以送积分代替降价的、有降价但不涉及主打产品的、有夸大降价幅度的;加上生产厂家与销售渠道之间的博弈,目前终端卖场的价格并未真正降下来。

  合生元“积分降价”变“捆绑销售”

  日前,合生元发布公告称其采取不变动销售价格,而是额外赠50%积分的方式,让消费者享受约11%的建议零售价格优惠,并称此方式为“变相降价”。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积分回馈规定消费者必须二次消费时才能享受,且二次消费的内容只能用于购买非乳粉类产品,例如婴儿纸尿布等,且积分仅限当年内使用。此外,合生元还规定50%积分额外送活动不包括6个月以下宝宝。

  广州消费者刘女士是合生元产品的老会员,她认为所谓50%积分额外送能让消费者享受到11%的价格优惠纯粹是“数字游戏”,却把消费者与产品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与其增加积分,她更愿意享受实实在在的降价。

  记者了解到,兑换积分时有诸多限制,并不一定都能用于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且积分政策时常变更或缩水,一旦消费者提出异议,经销商就拿所有解释和决定权都在厂家为由进行搪塞。

  面对发改委的价格反垄断调查,合生元为什么要搞出送积分的花样呢?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合生元长期以来实行高价格高返点的经营模式有关:一方面,新生儿父母面对眼花缭乱的奶粉品牌往往缺乏鉴别能力,而价格高低则成为其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生元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心理,走高价格路线确保高利润。另一方面,较高的利润率可以支撑其门店和经销商的高额返点,以此来刺激销售。而一旦降价,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业绩都会受损。

  因此,采用送积分的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既应付了发改委的调查,又进一步捆绑了消费者,与其说是降价,不如说是一次营销活动。

  多数品牌降价未涉及主打产品

  调查中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品牌主导产品并未大幅降价,部分企业的降价幅度有限。比如,惠氏公告称对部分产品降价11%,单品最高降幅可达20%,但降价的主要是其三、四段产品,而主流的一、二段产品并未降价。包括合生元在内的部分品牌也宣称,降价范围不包括六个月以内婴儿产品。此外,美素佳儿仅降价5%,明治仅降价3%至7%。

  对此,不少消费者颇有微词。广州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的宝宝已经快六个月了,除了母乳喂养还需要添加一些配方奶粉。“几个洋品牌一直在换着吃,但是不管哪个品牌,第一、二阶段的产品价格是最贵的,可偏偏不在此次降价之列,如果买其他阶段的奶粉又不知道是否适合孩子。”陈小姐说。

  此外,目前降价只是生产企业单方面宣布调低出厂价,销售渠道方面的反应则比较迟钝,这直接导致消费者未能如期享受洋奶粉降价带来的实惠。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大型超市的奶粉卖场,发现只有惠氏、贝因美等部分品牌换上了全新的价格牌,其他洋品牌终端销售价格仍旧“按兵未动”。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童训说,此次调价属行业性行为,即大家利益都要受损。因此,各企业在对全年盈利目标不下调的背景下,有望自发地降低行业性的相关费用率。此外,国家可能在一、二段奶粉的促销上有所管制,从而降低营业费用。

  然而,由于此次降价通知来得很突然,目前不少经销商还有大量存货没来得及消化,因此如何确定各方在此次降价中应承担的比例就成为争议的焦点。这也是导致不少卖场并不急于调低价格,而是选择观望的主要原因。

  真心实意回馈消费者才能赢得尊重

  最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原奶价格一直在下降。2012年,欧洲乳品局在报告中称,意大利原奶收购价已同比下降15%,而荷兰原奶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不过1.8元/公斤左右,美国的原奶价格也同比下降23%,唯独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价格一直坚挺。

  “这绝不是关税太高的原因,而是外资企业看到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影响力,不断提高价格,赚取利润。”中国奶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陈瑜说。

  可以说,洋奶粉已经形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价格联盟,在中国赚取了超额利润。这是对中国消费者赤裸裸的“价格歧视”。

  业内人士指出,打着进口旗号的奶粉企业这几年赚取了超额利润,中国老百姓的奶粉钱高过了发达国家,占收入的比重严重偏高,有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在情理之中。奶粉企业应该真心实意地回馈消费者,主动降价,才能赢得尊重。同时,有关部门对洋奶粉价格监管应该更加到位,完善常态化的机制,对于那些把消费者当傻子,玩弄数字游戏和捆绑销售的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其真实成本,迫使其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

【专题】新西兰含毒菌奶粉流入中国

标签:奶粉|降价责任编辑: 吕术艳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8家奶粉企业宣布降价 出厂价下降零售价未调
  • 上半年中国进口奶粉增24.8% 均价延续下降态势
  • 专家:奶粉都含反式脂肪酸 市售婴幼儿奶粉含量均符合标准
  • 反垄断罚单逼出奶粉降价潮 20%降幅被指缺诚意
  • 内地奶粉符合安全标准 为何有人吓唬消费者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