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服务莫成“二政府”
一些中介机构成了部门权力、资源的延伸体,部门对这类中介机构的管理实际上是“老子管儿子”,容易藏污纳垢、产生腐败
“现在政府搞审批提速,但如果不清理中介服务这个死角,我们企业就享受不到改革红利”。这是浙江天天上路集团项目拓展部经理姚旭东,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所在的公司,正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建设一个高端汽车4S店项目。整个审批过程耗时半年,其中政府部门审批用了30天左右,其余5个月的时间都被中介机构评估、编制报告、专家会审等环节占用了。
近日,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对2000多家企业进行投资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感到最耗时的是中介服务,耗时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环评报告、消防审核、施工图设计、项目申请报告、施工图审查、能评报告等,其中十多个项目的服务时限为2个月以上。据测算,中介服务时间约占项目全部审批服务时间的60%~70%。
一些企业反映,中介服务还存在收费标准混乱、霸王定价等情况。华东某省一家矿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企业每年缴纳的中介服务费高达数百万元,占企业年利润的10%以上,负担很重。“安监等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检查、审核,检查前,企业必须请部门指定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出具报告,收费方面毫无商量余地。”
梳理部分前置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可以发现,由于相关文件制定时间较早,收费标准多数按项目投资额测算,而当前许多项目投资数额大幅增长,造成收费标准偏高。此外,一些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制定,或由合同约定,因此收费水分较大,比如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由水利部门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由合同约定。
浙江省监察厅厅长马光明说,目前该省正在清理、规范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涉及国土、建设、测绘、气象、环保、海洋渔业6个部门的10项中介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后,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3.9亿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浙江、贵州、江西、广东、天津等地采访调研发现,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各地审批事项、流程得以精简,但改革成果仍与企业感觉存在差异。原因之一,就是中介机构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其提供审批前置的服务虽让政府“瘦了身”,但服务时效差、依附权力垄断经营、缺乏合理收费标准等问题值得重视。
中介滋生新腐败
在一些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可以看到,部分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机构在这里开辟窗口、挂牌营业,不时有人前往咨询。业内人士表示,中介机构承担行政审批部门的部分评估、验资职能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批、验收质量。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问题,比如部分中介机构衍生于行政审批部门,有的成了“二政府”,甚至滋生出新的腐败问题。
一些中介机构与行政审批部门关系复杂,它们或是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或由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投资设立,容易造成管理缺位、办事拖拉、吃拿卡要。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张霁星说,一些行政审批的前置服务工作如果由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来做,不仅编制受限,经费开支大,而且一些人官气难祛,服务很难到位。
广东省云浮市市长卓志强说,此前的机构改革中通过成立中介机构分流人员,这些机构实际上成了部门权力、资源的延伸体,部门对这类中介机构的管理实际上是“老子管儿子”,容易藏污纳垢、产生腐败。贵州省一名基层干部说,虽然国家规定建设项目的环评机构可由企业自主选择,但少数主管部门的处长、科长与一些中介机构暗中勾结,不是某家机构评估、设计的就通不过。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垄断经营、缺少竞争,缺乏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制度约束,前置中介服务的设置依据政出多门导致搭车“捞利”等,都是造成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时效差、收费乱的原因。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地方没有完全放开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市场,部门规章或行业管理制度上没有保障有资质中介机构的正常准入,限制了中介市场的有序竞争。
部分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没有统一收费标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业内人士透露,价格部门之前过多关注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而对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的管理方法不多,有些甚至没有制定收费标准。同时,承接政府职能强制实施的认证、检验、鉴定等收费不在现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管理范围之内,这使得基层物价部门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的收费定性难以把握。
分析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的设置依据可以发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层级较多,除少量为法律或者国务院令,多数是国家部委和省政府规章、条例,有的属于省厅文件和市级部门下发的文件,比如日照分析、土壤测试等,全国对审批前置设置依据缺乏统一标准。此外,一些行政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擅自设立中介服务收费,比如有些地方工商部门收取的咨询服务费就属此类收费。
目录化管理迈出第一步
针对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类目繁多、垄断严重、监管缺位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通过对中介服务项目实行目录化管理,打破部分中介机构垄断经营,加强信用等级评定和动态考核管理等方式,规范引导审批前置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繁多。在调研中,记者发现一般工业企业投资单个项目,大多涉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十多个中介服务项目。从中介服务项目总量来看,以浙江为例,省级层面有22个部门需要前置中介服务,涉及120个服务项目,多数项目具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各级政府对现有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分析,清除没有依据的项目,合并内容相似的项目,通过目录化管理,规范服务项目设置。在操作中,首先应明确牵头实施部门,再由各行政审批部门列出涉及本部门的项目清单,上报至牵头部门,然后查找、明确每个项目的设置依据,清理没有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项目。
马光明介绍,浙江正在开展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由省监察厅牵头,第一步就是摸清全省究竟有多少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为今后规范服务收费、提高服务时效奠定基础。“摸底时,一些主管部门不清楚涉及本部门的前置中介服务有多少。我们就规定,部门不列出来的项目一律视为自动取消,这样一来,部门‘翻箱倒柜’,把所有项目都找了出来,我们再对这些项目分析、清理。”
其次,对清理后的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编制目录,经审定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开。对于没有列入目录的事项,审批部门不能要求企业提供技术性审查、评估、鉴证、咨询报告或意见书作为审批前置条件。
记者近日在浙江东阳、绍兴等地看到,当地正在编制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目录,目录中包含行政审批部门、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项目、中介服务事项、提供前置服务依据、服务收费依据和服务时限等内容,条目清晰,便于查阅。
治本还须政事“脱钩”
对于审批前置中介服务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中介机构垄断经营,造成“项目排队”现象,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盖志毅、浙江省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王志坚等人建议,从长远看,应推进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脱钩”,促进政事分开;从近期看,宜拓宽中介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提高效率。
首先,以“非禁即入”为市场准入原则,拓宽市场准入大门。无论本地、外地,不管民营、国营,只要中介机构具备资质,就应当允许其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执业。
其次,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一些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对于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性审查、评估报告,行政审批部门如认为需要修改或不予采纳,应书面说明意见和理由。中介机构不服的,可由行政审批部门选择资质具备、实力强、信誉佳的中介机构再审,由行政服务中心等第三方机构、部门监督。
其三,对新进入的中介机构适当加大培育力度。内蒙古天行消防安全检测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说,审批前置中介机构大多对仪器、设备、业务人员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如果政府不培育、扶持新进机构,目前中介市场的垄断状况较难改变。
基层干部建议,国家层面宜加快中介组织管理立法,理顺监管体制,为其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研究制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立中介服务信息平台,规范清理中介服务收费。
比如各行业主管部门宜制定、出台具体的中介服务标准,以此确定信用等级评价细则、监督考核、市场退出等制度。台州市纪委书记陈章永告诉记者,台州正准备对中介机构进行“星级评估”,促使中介机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外地进驻的中介机构,也要评级。要让企业从‘只能用本地中介’转变为‘哪个办事快、服务质量优’就选择哪个。”
此外,还应建立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信息平台,公开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基本信息及其服务承诺,公布中介机构的服务业绩、社会评价和信用等级,设立网上举报信箱,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举报,让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获知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对“坏评”多的中介机构实行退出和市场禁入制度。
进一步规范、清理现行前置中介服务收费也很重要。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宜对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中介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如造价咨询和工程设计,对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前置性中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引导规范中介机构收费,对垄断性质明显的中介服务实行政府定价。物价部门也应重点对企业反映问题较多的中介收费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实施成本监审,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记者 于嘉 李亚彪)
(原标题:部分中介机构成政府延伸体 容易藏污纳垢滋生腐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