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 近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6%,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总体仍处在合理区间。决策层多次强调,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将改革的“红利”与市场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结合,走出一条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利”“力”叠加的新增长之路。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改革步伐从未停止。从“营改增”扩容提速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压缩中央政府一般性支出到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等。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体现的就是要通过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更多地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不是进行短期刺激政策,避免出现政策的不可持续和留下后遗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当前不存在重大的外部冲击、就业状况总体较为平稳、经济运行大致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和内生增长动力仍然存在,因此当前宏观政策总基调不宜改弦更张,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采取大规模投资计划。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力度。”
调结构、促改革的一大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活力在经济运行中不断涌现,把政府该放的权力坚决放掉。从4月份至7月份,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四批累计215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用实际行动加速践行李克强总理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务院把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干预摆在国务院工作的首要位置。”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这就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总之,通过“利”与“力”的结合,通过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干预,无疑将有利于给宏观调控创造一个适宜的宽松环境,使企业作为结构调整主体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无疑将使市场机制、市场压力作为结构调整的动力发挥得更好,也必将会对中国经济升级发展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