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25日电(记者张乐、曹典)接受连日炙烤的杭城24日创下了62年来的气温新高。当地气象台的报告显示,这座中国东部城市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40.4摄氏度。
而这样的高温仍将持续。杭州气象台25日14时发布的高温报告显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28日以前杭州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9-41度。
“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是主因。但城市不断扩大导致的热岛效应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微粒导致的空中热量集聚,也是推高气温的重要辅因。”浙江省气候中心专家毛燕军分析。
连日酷暑,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杭州城区不少绿化带的植物开始打蔫,甚至因脱水而焦黄。在龙井茶的原产地梅家坞村,因为气温过高,茶农老吴家的10余亩茶园部分茶树被晒伤和晒死。
卫星遥感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杭州及周边的绍兴、宁波、金华等地因为7月以来降雨稀少,山区和部分灌溉不良的平地、大田已经出现旱情,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长发育已造成不良影响。
连续高温也导致杭州各大医院急诊接诊量的急剧上升。除了常见的中暑和因为空调导致受凉外,因为高温引发的突发中风等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杭州地处中国东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每年夏天都酷暑难当。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根据近31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得出中国最热的十个城市,其中杭州名列第三。
不过专家表示,像今年这样连续的高温酷暑天气,创下了有气象观测纪录以来杭州市区的最高气温纪录,在杭州气象史上也比较罕见。
为躲避酷暑,杭城市民大多躲进空调房尽量不出门,而此举直接导致当地居民用电量的激增。截止24日下午,杭州电网全社会用电负荷超110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一些贪凉的市民则干脆选择到杭州刚刚建成开通的地铁1号线站内纳凉。“最多的时候,不少站点的站台上全部站满了人,甚至连旁边的窗户上都挤满了人。”对这种纳凉方式,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公关经理吴艇显得有些哭笑不得,“地铁是公共交通运输场所,过多的纳凉市民不仅影响了乘客的正常通行,也给地铁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酷暑也带起了暑期旅游的小高潮。杭州市旅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各大旅行社今年的避暑旅游高峰相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预订量增加了3成左右,国内外的山区、海岛等成为游客最为青睐的避暑旅游目的地。
就在绝大多数人选择各种方式避暑消夏的同时,为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仍有不少人顶着酷暑,坚守岗位。
下午1时,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停机坪地面温度高达60余摄氏度,远远望去地面腾起一阵阵热浪。机务人员余振华钻入刚刚滑入指定停机位的上航FM9425航班,一边进行一系列短停检查,一边将空调车的出风管接入飞机地面空调接口,为飞机内的旅客送去清凉。而自己却在飞机发动机和空调车排出的热浪中汗如雨下。
监护员项碧瑶笔直站立着,双眼警惕地环视四周。从航班滑入机位开始,他已经站了65分钟。光秃秃的机坪上没有任何遮阳的设备,深色的制服已经全湿透。
下午的城市水泥路面,最高实测温度可达73.2摄氏度。环卫工人高明女头戴草帽,帽子上搭着湿毛巾,埋头检查自己包干道路的路面保洁。她说,这套自创的降温法,即可遮挡阳光,又可降温,擦起汗来也很方便。
为防止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工程建设部门不仅将建筑工人的工作时间紧急调整到了相对凉快的清晨和傍晚,还为工人宿舍安装了空调。
城管部门不仅向环卫工人、收费员和保养员发放了各种防暑药品和草帽,还规定在气温预报达到35摄氏度以上时,环卫工人正午期间不必在路面保洁。
为确保居民用电,杭州市启动了有序用电C级方案,景观照明暂停亮灯用电,非连续性和连续性生产企业事实错避峰用电方案,让电于民。
每年夏天,杭州市都会开放市区内的防空洞,供市民避暑纳凉,11年来已累计接纳150多万人次避暑。今年也不例外。当地政府不仅扩大了开放纳凉的面积和范围,还确保全部5480平方米纳凉区域通水、通电、通排污,手机信号、有线电视信号和无线网络服务畅通。“洞内恒温为22摄氏度,室内三台除湿机显示,湿度为适宜人体的63度。”杭州市人防开发发展中心科长程志国说,不到一个月,开放的10处防空洞已经累计接待约9万人次前来避暑。
天气炎热,可杭州城里却爱心涌动。街边小店的店员主动把环卫工人拉进店里,让他们在空调下面歇歇脚。不少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之中,为他人送出一份荫凉。
作为世界遗产的西湖,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也不乏游客。志愿服务微笑亭从去年的3个增加到了今年的6个,每天免费为游客和市民奉上酸梅汤、大麦茶等各种解暑凉茶。
在雷峰塔微笑亭,50多岁的服务队队长朱鸿说,他们自制的免费凉茶特别受欢迎――25公斤的大桶,前几天每天泡茶能用12桶,这几天增加到18桶。她微笑着说:“我想帮助外地来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到杭州的美好。” (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