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这个孩子才两岁,两岁可能才刚刚学会说话,也许才刚刚学会走路,而这个时候,她已经跟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了。而当记者采访这位母亲的时候,母亲有一句反问揪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有孩子吗?”,应该说这句反问里,有一个母亲深深的疼痛,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体会她的悲伤,而在这个悲伤的背后,还有对于犯罪嫌疑人最有份量的质问,你有孩子吗?如果你有,你会这么做吗?当然我们也看到,这里面有深深的无奈和无助,她一定非常的后悔,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代价,当时的她一定不会和那个男子说一句话,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今天在制作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们特别的没有去致电这个孩子任何的家属,我们也特别希望媒体同行不要去打扰他们,希望这位母亲能够默默地疗伤,但是伤痛什么时候才能够治愈呢?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看到这几天牵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们特别找到人民网、新华网这几天的一个热点舆情的排行。我们看到人民网在今天热点舆情的排行当中,一共有163万网友参与讨论,同时有55万条网友的评论。这些密密麻麻的评论和参与的人数,可以充分地告诉我们,在这种高度关注的背后,其实是韩某的这样一个暴力行为,已经突破了人们心里的底限,更重要的是,人们真的想不出来。我们很早之前就知道,人和动物的分别,是我们能够控制情绪,我们能够约束自己的道德和行为,为什么一个成年男子却不能呢?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来帮我们分析原因。
李教授,您好。其实我们回顾整个案件的过程,发现它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一次小小的争吵,而争吵的起因竟然是一个是不是挡道的问题,您怎么定义由一个这么微小的口角,而发生的命案呢?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这个案件是极端个别的案件,绝大多数人在这种背景下是不会去伤害这个孩子,所以这个案件可以看出作案人实际上自身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主持人:
因为我们在作案细节当中看到,他已经打了这个女士,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当中把孩子举过头顶摔在地上,为什么他会把自己这样一双手去奔向孩子呢?我们实在不理解。
李玫瑾:
从他的表现来看,我认为他的心理上问题在哪儿?他的情感和绝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作为人都有一些普通的,就是普世的,大家共同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包括对孩子,或者对亲人,我认为这个人他之所以这样做,可以看出他在情感方面有严重的缺陷。
主持人:
所以现在我们也是希望更多的媒体的关注,能够看看形成这个案件原因和这个男子形成如此心理的原因,因为此时此刻可能所有人在看到这个案件的时候都是内心非常愤怒的,这种愤怒不仅仅是来源于一个成人对于一个孩子的凶残,更是这样一个成年的男子做出了泯灭了人性、违背了伦理这样一个行为,让人实在不解。我们看看短片是不是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线索。
解说:
韩某,男,北京丰台区人,曾因盗窃罪被判刑。李某,男,北京海淀区人,曾因抢劫罪被判刑。目前,将孩子摔在地上的韩某,因涉嫌故意杀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昨天晚间,有媒体的记者曾前往韩某居住过的丰台区的住所,采访了他的老邻居。
梅天一《京华时报》记者:
他父亲是原来航天某厂的一个木工,据他的邻居介绍。韩某住在这儿的时候大约是十几岁。贾大爷记得韩某从小比较聪明,也比较董事,见到他们这些大爷都会叫(人),但是他也觉得这孩子从小比较淘气。另外韩大爷记得,韩某小的时候经常和孩子们去外面一块出去玩,十八九岁那会儿也经常不着家。
解说:
对于1996年韩某的入狱,还有很多邻居有印象,然而这一次他们都感到意外,感到震惊的还有在案发现场看到韩某的目击者。
小石《法制晚报》记者:
在事发地点靠南侧有一个面馆,这个面馆老板周先生,他当时在门口,他说之前应该是韩某副驾驶下来动手了,之后司机李某也下车了,他看韩某的时候,穿一个深色格子衣服,还戴着眼镜,他觉得这个人还比较斯文,没想到他这么激进。
解说: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案发时驾驶汽车的李某,则是在昨天中午到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投案自首的。有记者来到李某家所住的小区,采访到了李某的母亲。
小石:
他今年应该是49岁吧,去年12月底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
解说:
据说去年被释放后,李某和母亲的交流并不多。
李石:
李某的母亲说,他平常也比较孝顺,但是她就经常唠叨他,不想让李某经常跟他那些朋友出去玩。发生那件事以后,李某的母亲是从邻居那儿得知这个消息的。因为事发的时候,李某是开着车。第二天他的车被拖走了,他母亲就以为他跟别人打架,然后要赔钱,所以把车拖走了,也不知道这么恶劣。我临走的时候,他母亲喃喃自语地跟我说,没把儿子教好,自己也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
主持人:
当这个母亲喃喃地说,我没有把儿子教好,挺对不起大家的时候,我想听到的人一定都会想到那句话,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谜,而我们的谜底就藏在过去。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累积了现在的我们,那么韩某和李某今天做出这样的行为,跟曾经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特别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我们也非常清晰地放在PPT上做了一个比较,韩某和李某,当我们在比较他们的个人信息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都曾经有过刑满释放的经历,也就是他们都分别坐过牢,一个是17年的牢,一个是16年的牢。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问一下李教授,当您看到这样资料的时候,当您看到看到他们曾经坐过超过15年牢的时候,您觉得此时此刻他们的这种残忍和这段经历有关系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