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长袖上衣摊在面前,蓝布、方领,看起来平常无奇。这与记者心目中神秘的潜航服相去甚远。
但在普通的外表下,这件衣服却暗藏玄机。潜航员唐嘉陵说,潜航服有几个特点,既要透气、吸汗,又要保温,要采用阻燃材料制作,还要防静电、防辐射等。
“潜航服是为了帮助潜航员适应舱内环境而专门设计的。”“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说。
刘峰表示,潜航员从进舱、下潜、海底作业到返航,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他说,通常作业的海区纬度都比较低,潜器炎热,下潜时舱内温度很高,有时能接近40摄氏度,而潜器里没法装空调,潜航员在里面会浑身冒汗,因此潜航服必须吸汗透气。当“蛟龙”潜入数千米深海,海水温度只有1摄氏度左右,舱内温度也会下降到10摄氏度上下,这又要求潜航服具备保温功能。
另外,潜航员下潜之前,一些工作要在甲板上完成,需要潜航服阻隔紫外线。舱内有很多电子设备,潜航服不能产生静电,否则可能对设备产生干扰,甚至导致火花迸发。
舱内失火无疑会给潜航员带来巨大危险,狭小的空间里无处可逃,除了高温,火苗还会迅速耗光舱里的氧气。对此,“蛟龙”号内采取了多种措施。刘峰介绍,为了防止火情出现,舱内氧气含量调得比正常环境偏低,同时大面积采用了阻燃材料。潜航服也是如此,即使点着了也会迅速熄灭,不会让火势蔓延。
不过,刘峰对目前的潜航服并不完全满意。记者了解到,这种潜航服由企业赞助,研制时只是根据潜航需求,选用了相关材料,缺乏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否完全适合我国载人深潜任务,刘峰说还有待商榷。
他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潜航服的详细标准,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阻燃系数应该达到几级,防静电要符合什么水平,这都需要深入研究,制定详尽标准,才能让潜航服更符合在潜器中使用的需要。”他说。
纵观世界其他深潜大国,刘峰表示,他们也缺乏这方面研究,即使有成熟标准,我国也很难效仿借鉴。各国潜器设计不同,舱内状况不同,搭载设备也不一样。应对不同的潜器,潜航服也有不一样的标准。“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支持,立项开展深入研究。”他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