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身份证“先天缺陷”带来天大危险
——挂失身份证网络公开叫卖事件调查
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丢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目前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新华社记者近期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正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我国现行二代身份证缺乏必要的密码等基本防伪功能,若不法分子掌握与自己外貌相近的他人真实身份证,则可“分身两人”,加大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
二代身份证有“先天缺陷”网络公开叫卖挂失身份证
身份证是我国居民目前最重要的身份证明,而记者近日暗访了解到,这一重要证件竟在网上被公然叫卖。
通过百度搜索,记者联系到一位自称金老板的人,他在自己的QQ空间贴出了156张女性身份证照片和112张男性身份证照片,以中青年人为主。金老板表示,他的身份证都是真的,每张400元,价格可以商量,但最低不会低于280元一张。若不相信身份证的真实性,可待拿到身份证后到网吧“验明正身”,确认后再交钱。
另一名身份证贩子同样手握大量“货源”。记者告知对方需要年龄30岁左右一男一女两张身份证,对方立即通过QQ传来男女各数十张符合条件的照片供记者挑选。身份证贩子称,身份证的照片本来就和真人有差距,只要不相差太多一般看不出来。这些身份证都是偷来的,确保是真的,即使丢身份证的人到派出所做挂失,这些身份证仍然可以用。
记者调查了解到,之所以挂失身份证成为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是因为我国现行二代身份证存在“先天缺陷”。
天津市南开区户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二代身份证没有密码功能,不能通过修改密码的方式停止卡片使用。根据有关规定,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公民办理丢失补领证件的行为本身就告知了公安机关证件丢失的事实,不需要再办理挂失。如有相关要求,公安部门可以给开具一个挂失证明以进行免责维权。
据了解,因为升学、居住地变更、留作纪念等原因,很多人都持有多张本人身份证,这些身份证确实可以使用。家住天津的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原以为身份证丢了,补办后又找了回来,结果发现原来的身份证跟新的身份证都可以用。
违法冒用身份证产生多重危害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身份证交易黑市”,大量被盗身份证被违法冒用,产生多重危害。
首先,便利银行卡交易,为诈骗、洗钱提供掩护。长期从事银行卡交易的徐某告诉记者,自己从黑市购买了大量被盗身份证,他拿着本人身份证和被盗身份证可以方便地“代开”银行卡,然后将被盗身份证、银行卡一起卖给需要的人。工行、农行、建行带网银、身份证的银行卡,一套500元,只带身份证的银行卡一套300元。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被代办”的银行卡被用于诈骗活动,部分代办的银行卡甚至可能被用于官员“洗钱”。资料显示,沈阳市皇姑区警方曾破获一起银行卡犯罪案,诈骗团伙以每张80元的价格购进110张身份证,在两周之内,用这些身份证办理了288张银行卡,至案发时已卖出130张银行卡。
其次,部分被盗身份证被不法分子用以代开信用卡,从事金融诈骗。天津市日前即审理一起利用他人身份证骗领银行卡进行出售的案件。2012年5月下旬,犯罪嫌疑人李江伟使用非法获取的多张他人身份证,多次到天津市的多家银行骗领银行信用卡,后以人民币4800元的价格向犯罪嫌疑人王下山、王玉华出售上述信用卡共计29张。其后,王下山、王玉山复制该信用卡并加价出售,被警方破获。
第三,“分身两人”,为犯罪活动提供掩护。据了解,通过“身份证交易黑市”,确实可以买到与自己体貌特征相近的“真身份证”。如持有该身份证,就可以“分身”成形式上完全合法的两个人,如此在酒店登记住宿、乘坐长途客车、乘坐火车、网吧上网时均不会被发现。现有侦破的案件中,一人持有多个身份证借以逃避抓捕的现象非常常见,如陕西房姐“龚爱爱”即持有多个身份证。
加大涉身份证犯罪打击力度身份证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身份证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它身上的“先天缺陷”确实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天大的危险,这提醒有关方面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专家认为,对策之一是加大涉身份证犯罪的打击力度。相关法律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天津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认为,这个惩处相对于违法带来的利益来讲仍然太轻,很难起到应有的威慑力,应加大惩罚力度。
此外,身份证技术升级更是迫在眉睫。儒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沫认为,通过技术升级让我国公民的身份证具有更强的防伪、防盗功能,比如使丢失后的身份证失去磁卡功能,或在读取旧身份证信息时可以通过系统显示已注销,给相关部门以提醒,才能从根本上截断身份证买卖市场的利益链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