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唐月伟)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较大范围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近日松花江又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关乎民生的旱情、涝情和灾情不仅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也牵动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我国地域辽阔,当前部分地区抗旱防汛任务依然繁重,又值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可放松。并对保障民生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做出重要部署。
未来的天气发展趋势如何?今年的灾情和往年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不同?当前的灾情会对接下来的秋粮收割和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本网记者独家连线了中国气象局王秀文、郭战峰、毛留喜三位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专业和科学的解读。
8月底前江南高温干旱将逐渐缓解
近期,南方连续高温干旱和东北持续强降雨天气备受公众关注。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表示,目前我国南方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区将开始北移,高温范围缩小、强度减弱。
未来我国高温区域将主要集中在江淮、黄淮的中西部地区,贵州、湖南等干旱区雨水将呈增多趋势,江南中南部高温干旱状况将逐渐得到缓解。
对于东北地区的降雨,王秀文表示,在8月22日前后,还将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之后便没有较大降水过程。同时,在此期间,除22日之外,其他时段的总体降水量和气温基本与常年同期持平。
常年的8月份是台风最活跃、登陆我国最多的月份。“目前,赤道辐合带较活跃,位置偏北,辐合带上热带云团发展旺盛,将逐渐加强为热带风暴或台风,可能影响或登陆我国。”王秀文说。如果有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将送来“及时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东南部的高温干旱天气。
“因此,在8月底以前,不仅要注意抗旱,还得注意防台风和防涝。”王秀文说。
今年汛期天气气候条件总体中等偏好
7月以来,沪、浙、赣、湘、渝、黔、苏、鄂等南方8省(直辖市)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8.8天,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自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持续高温少雨导致贵州、湖南等省出现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全国中旱以上干旱面积达110.6万平方公里。
在南方干旱的同时,东北地区降雨明显偏多,松花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29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3.3%,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
尽管异常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为何气象专家说今年汛期天气气候条件不算较差?
郭战峰表示,从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三大主要气候事件和灾害来看,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并不属于汛期天气气候条件偏差年份。
针对今年汛期高温伏旱、北方多雨、台风登陆情况等,国家气候中心早在4月底发布的全国夏季气候趋势预测、6月底发布的7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均做出了基本正确的研判。因此,各级政府据此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取得较好防御效果。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分析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汛期以来全国降水量为460毫米(常年值为447.4毫米),仅比常年多2.8%。尽管今年汛期降水量偏多,但并不算异常偏多。
从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来看,今年汛期并没有出现区域性、流域性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大江大河比较平稳,只是局部暴雨洪涝灾害,以及由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比较严重,像四川的都江堰、陕西延安、甘肃东南部一些地方等。因此,今年汛期具有“面”上平稳,“点”上突出的特征。
7月以来,东北地区共出现7次较强降雨过程。其中,松花江流域降水量29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3.3%,仅次于1998年同期的295.2毫米,为历史同期次大值。
郭战峰认为,松花江流域出现洪涝也与上游来水有关。6月以来,蒙古国东部至俄罗斯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部分地区偏多1倍至2倍,局部偏多2倍以上。受本地持续降雨和上游俄罗斯东部地区来水影响,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部分江段、黑龙江中游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
对于汛期出现的高温伏旱天气,郭战峰表示,今年的高温天气的确强度很大,但全国干旱程度和干旱影响并不是很大。
6月1日至7月1日全国基本没有气象干旱。7月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江南及贵州等地干旱迅速发展。在7月上中旬,全国中旱以上干旱面积尚在20万平方公里上下起伏,到8月15日,面积就达到了110.6万平方公里。尽管如此,今年伏旱程度、范围、持续时间及其影响也不及本世纪以来高温伏旱最严重的2003年。
旱情陡然增强是由于高温天气的持续和强度大造成的,尽管目前干旱面积较大,但造成的灾害和影响并不是很大,这也得益于今年春季江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正常局部偏多。8月14日至15日,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雨。8月16日,干旱面积比15日缩小了5.3万平方公里。
迄今为止,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1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6个登陆我国。
“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大多属于‘好’台风。”郭战峰说,除了近期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尤特”外,其余5个台风均呈现登陆地点偏南、强度偏弱等特点,并未造成较大人员伤亡。
8月14日,强台风“尤特”登陆广东后,强降雨给广东、广西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其带来的风雨影响“撼动”了我国南方的高温天气,高温强度和范围有所缩小。
“因此,从降水、高温和台风这三方面的情况分析来看,今年我国汛期天气气候条件不仅不属于较差,基本属于正常,甚至于还属于中等稍好的年份。”郭战峰说。
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利大于弊
“北涝南旱”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是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表示,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利大于弊。
今年夏粮已经取得丰收,目前最受关注的是秋粮生产形势。毛留喜表示,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我国南方虽然持续高温天气,但与高温范围相比,农业干旱范围相对小些;在受旱的湘、渝、黔、赣、皖、浙、鄂南方7省(市)中,农业生产受旱影响较重的主要为湖南和贵州,受影响的秋收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目前南方高温强度下降,范围缩小,后期台风活动较多,将给南方带来一些降水,干旱影响范围将逐步减少。”毛留喜说。
在东北,虽然嫩江、松花江干流出现超警戒线水位,但主要对沿江沿河地区农田产生影响。东北更大范围的农田是旱地,特别是辽宁和吉林两省西部,过去“十年九旱”,今年较多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今年4、5月份,东北地区雨涝、低温“双碰头”,造成播种偏晚;但秋收作物出苗以来,东北大部地区水热条件充足,农作物生育进程加快。目前,吉林、辽宁两省作物发育期接近常年,黑龙江接近常年或偏晚2至3天。
今年5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整体来看明显多于去年和常年,西北、华北和黄淮大部农区降水足、墒情好,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对后期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影响进行评估后认为,8月底之前,东北地区多降雨过程,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利大于弊;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农业生产。此外,东北粮食主产区大部分地区早霜冻预计比正常年份偏晚3天左右。
有力的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重要保障。毛留喜认为,今年的农业气象服务呈现在时间、空间上均进一步精细化的特点。
从今年4月开始,为了贴合农业生产服务需求,气象部门将农业气象信息旬报转变为周报。
毛留喜表示,以一周为周期,能够贴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周期,有利于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效利用。在空间上,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精细到县,取得了更强的针对性。在关键农事季节,气象部门加强了与农业部门的联系,双方形成互动机制,沟通顺畅。
此外,“接地气”成为今年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每逢农作物关键生育期,或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国家气象中心都派遣专家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在东北、西南等地的田间地头,都出现了农业气象专家的身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