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水进京要过三道“安检”
水娃说水
开渠穿隧
旅途艰辛
昨天咱去看了自备井,到明年丹江口的水进了北京城,城区的自备井都要“退休”了。但这“南水”进京,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西和中三条线。北京处于中线末端,明年底就会通水。中线为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余座城市提供用水,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一路开渠穿隧,输水干渠全长1277公里,最后流到颐和园团城湖的调蓄池内,再通过支线输送到中心城区6座水厂。咱北京每年能分到10亿立方米的水,水资源紧缺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旅途这么长不说,最后“南水”进到咱北京人的自来水管线里能适应吗?毕竟不是自己家,管壁内的情况它的确得适应一阵。不过不用担心,水务部门早有准备。
水娃播报
“缩微水厂”彩排进京方案
如何保证“南水”水质?如何保证“南水”符合北京口味?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何凤慈表示,除了在丹江口水库一侧的陶岔取水口旁建立自动水质监测站之外,“南水”在进入团城湖之前,都必须经过三道关卡。
第一道关在进北京前30公里处的拒马河“前哨站”,水质如有问题将不能流入北京。第二道关在永定河大宁调压池,如果发现水质异常,将关闭闸口,将水放入永定河,避免污水进城。第三道关是在团城湖设置水质监测系统,水质如有小小的超标,都不可能进入供水管网。同时,北京境内还将设置电子监测、人工监测和应急监测三道防线进行预警。
除了水质的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口味。北京人能否适应“南水”的口感?市自来水集团早在2009年就在丹江口水库现场建设了水质试验基地,相当于一座“缩微水厂”,浓缩了北京地表水厂“来水—制水—配水”的全部处理及检测过程。在四年间,该试验基地对北京市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材质的供水管网分段在现场进行浸泡试验,针对南水北调水源水质与北京供水管网的适应性进行了长期监测。由于长江水都是地表水,长途跋涉进京,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水指标是不同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30多种制水工艺方案,以应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浊度、藻类等。这将确保2014年“南水”进京后,自来水集团生产的自来水是广大市民熟悉的“北京口味”。
本报记者 叶晓彦 J224
制图 宋溪 H185
问
2008年引冀水进京时发生过的“水黄”现象,南水进京时会不会发生?
答
人的肠胃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水管也一样。长期运行的北京自来水管网容易沉积一些铁钙为主的矿物质,内壁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即将到来的“南水”因为水质不同,会对管壁内沉积物造成破坏,有可能导致自来水出现发黄、变混的“水黄”现象。尽管咱们已有相应对策,但由于管线的更新要逐步进行等因素影响,个别点、个别区域还是有可能发生“水黄”现象。按照外省市、外国的经验,发生换水后,管网会有3至6个月的适应期。万一发生“水黄”,居民只要放水一段时间即可。自来水集团也将统一打开管网中的消火栓放水。如果有需要,应急供水车会进入小区暂时替代水管水。
(来源:北京晚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