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为设立民营银行亮了绿灯。专家认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利于让民间资本发挥活力,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公司内部治理等机制予以防范。
多家企业争抢“牌照”
业内人士指出,民资设立银行的政策日渐明朗,在此背景下,多地多家企业开始谋求涉足金融领域的机会。日前,有消息透露,苏宁云商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设立“苏宁银行”。而一家由中关村园区内企业发起设立的中关村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该银行业务初定关注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银行两个领域。
此外,温州、上海、泉州三地金融改革试点地区,都有可能获得民营银行的试点资格。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判断,温州今年可能会有1-2个纯粹的民营银行诞生。不过,江浙地区的民营银行很可能定位为社区银行,重点是服务当地的小微企业。
“民资进入银行业的话题由来已久。过去由于银行准入和监管过于严格,再加上政策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几乎无计可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对本报记者说,现在政策主动松绑,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是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积极信号,也是经济转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激发庞大资本活力
“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金融在内的很多关键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效率较低。而中国经济增速之所以放缓,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经济效率降低。“一方面,大量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钱都涌向高杠杆的部门,如基建、地产、产能过剩的行业,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融资成本高企,民营企业能得到的金融资源少得可怜,长期得不到营养。”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不仅能让庞大的民间资本发挥活力,而且能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
刘煜辉认为,民资准入金融领域可以扭转过去资源错配的格局,改变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释放金融改革红利。
“对企业自身而言,办民营银行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丁建臣补充说,“最核心的一点是,有助于打破国有控股银行垄断的传统银行体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建立现代监管体系
“市场普遍对设立民营银行有几大担忧,一是担心民营企业家不懂银行;二是担心民营银行出现利益输送,搞关联交易;三是担心民营资本没办好银行卷钱外逃。”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监管和内部治理予以解决,不应该成为民资入场的障碍。
“金融行业较为特殊,风险不容忽视,严格的准入监管不可或缺。”丁建臣认为,第一,要严格按照金融机构准入监管的相关法律规定,审查企业资质,确保真正有实力、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进入银行业。如设立企业必须满足的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现金流确实符合入股的条件,持续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要过关。第二,对资金来源严格审查,杜绝带病的企业、有毒的资产进入银行业,不能通过设立银行漂白资金、转移资产等危及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第三,对银行发起人也要有一定考察,鼓励那些确实懂经济、具有实践经验、兼具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士进入银行。
“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现代的金融监管体系。”刘煜辉认为,“不仅外部的监管治理架构要完备,还要督促银行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