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招生是否要以
就业为依据?
一方面,是教育部的明文规定,另一方面,是高校办学、市场需求存在困境,设置性别比例招生究竟是否合理,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需要教育公平,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也无法完全置就业于不顾,两者很难兼顾。
他建议,教育部门应该明确特殊行业、特殊专业的标准,告知公众为何这些行业和专业比较特殊,需要限制男女比例。比如阿拉伯语专业专业,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招生时明确告诉考生,该专业现在的培养情况和就业需求情况,如果有40个男生,2个女生,最终30个男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旺盛需求,对男生兴趣不大,那么男生就会慎重选择。“可问题是,就业信息要高度真实,不能避重就轻,要敢于自曝家底。”
而该报告的项目负责人表示,受教育并不必然与特定专业的就业挂钩,教育的问题应该回到教育本身来解决,如果只是为了顺应就业市场,则是把就业歧视延伸到教育歧视,这事实上就是以就业困难为由来限制学生受教育机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抵制教育歧视。
相关新闻
大学毕业生38岁前
干过10-14份工作?
包含实习和短期工作,但“闪辞”让单位很受伤
昨天下午,2013中国任仕达雇主品牌调研报告在南京发布,其中一个数据非常引人关注,每名大学毕业生在38岁前有10至14份工作。对此,任仕达中国区市场与公共事务总监孙海宁解释,这14份其实是包含实习和短期工作的。大学毕业起至38岁,平均换8-9份工作,而职场较为理想的是5-6份工作,之所以跳得如此勤快,主要是90后大学生“闪辞”造成的。
第一份工作
到手收入平均2600元
8月即将结束,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已近两个月了,第一笔工资想必已经入账。此次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历时两个月,调查了10532人,包括男性5423人,女性为5109人。其中,本科学历达8910人,占84%。
孙海宁介绍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月薪自2011年5537.5元跌至今年的3683.6元,下降近2000元,相比大城市,省会等二线城市最受求职者欢迎,46.9%学生愿意选择。据悉,目前在南京,90后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月薪和期望值差不多,“税后到手的平均收入在2600元左右,和往年差不多。”孙海宁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毕业生另辟蹊径,选择到一些福利待遇、品牌知名度较好的中小微企业去工作。
有毕业生
拿了第一个月工资就闪人
最近,南京某食品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朱女士很烦恼,他们公司去年11月招进的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现在留下来的仅剩两人。谈起这批90后“闪辞族”,朱女士“吐槽”,“当时招聘面试时,他们承诺得好好的,说自己不怕吃苦,愿意从基层开始干,结果呢,有的人手头上的事情没交代完,第二天就不来了;有的刚干满一个月,拿完工资的第二天吵着要走。”
而这次调研也显示,大学生跳槽越来越快,毕业后到38岁,这期间平均换8-9份工作,究其原因就是90后的闪辞,有人一年半跳了4次槽。孙海宁分析,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90后”深受家庭经济条件好等因素影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认为自己理应在好的环境和好的单位工作,理应获得较好的薪酬待遇。一旦不如意,便会闪人。
[专家建议]
3年内换工作不要超4次
“90后”换工作最看重什么?本次调查显示,“工作氛围愉快”与“工作与生活良好平衡”受青睐。其中,27%的人比较看重上班是否交通便利,23%的人看重工作内容有趣等等。
“90后”的第一份工作能做多久?南京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70后”一般为5到7年,“80后”一般为2到3年,“90后”更短,普遍不超过两年。
“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该负责人说,适当地换工作无可厚非,总的来说,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做一次“职业校正”,即:思考和调整职业目标与现实工作的差距。但要提醒的是,通常3年内换工作不宜超过4次,第一份工作最好能维持两年左右时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