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之余,牟爱文手不释卷。
清晨,大雨滂沱。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70岁的牟爱文披好雨衣,拉着电动车要出门。儿子劝她:“这么大雨,就旷课一次不行吗?”牟爱文笑着说:“你妈是去上大学,不是去玩,怎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说罢,牟爱文骑着电动车出了门,冒雨赶往玉林城区。她上的是“玉州区老年大学”,专业是“诗词”。
为了养家 姐妹仨争着辍学
牟爱文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爱学习。她出生没几个月父亲就去世了,体弱的母亲成了顶梁柱,含辛茹苦抚养她和两个姐姐。
牟爱文小学毕业考上玉林一中,大姐和二姐同时考上了广西师院和玉林高中,当时家里一贫如洗,如果姐妹三个都去上学了,谁来照顾妈妈呢?大姐哭着说:“我是老大,我不读书了,我留在家里干活供你们上学,养活妈妈。”二姐也说自己不想读书了,牟爱文说:“你们就不要争了,我年纪小,身体壮实,我留下来干活养家最合适。等你们读书出来后,我再去读。”
含泪送两个姐姐去读书后,牟爱文在家务农、养家、照顾妈妈。劳作之余,她悄悄拿出课本自学。
“我结婚也是嫁给本村人,方便继续照顾母亲。晚上等家里人睡着后,自己又偷偷爬起来看书读报。”回忆起那段岁月,牟爱文说,买不起本子,她就用针线装订别人用过的纸张,自己在上面练字。
终于圆梦 60多岁的她提笔写诗
转眼几十年过去,满头青丝变成了银发,牟爱文一直没能迈进校园再捧起课本。她为此遗憾了几十年。对两个大学毕业的姐姐,她打心眼里羡慕。
2008年,得知玉州区老年大学招生,牟爱文立即去报名,她想:“老年大学也是大学,这回我可以圆大学梦了。”因文化程度低,不知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她有些迷茫,老师建议她先到诗词班听听课。
从来没接触过诗的牟爱文听了两节课,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牟爱文写了一首《圆梦》:“勤耘几十载,青丝熬成霜。今日入学府,圆我大学梦。”老师点评说,这首诗很稚嫩,也不符合平仄,但第一次写诗,就能写得这么有诗的味道,将来一定能成大诗人。
老师的鼓励,让牟爱文格外兴奋,她觉得好好跟着老师学,就算做不了诗人,也要用诗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及赞美生活。
“农民诗人”白天干活晚上写诗
从此,牟爱文爱上了老年大学,爱上了写诗和写作。她白天在自己的油坊里榨油、卖油,到田地里干农活,晚上读书看报写诗写日记。遇到老年大学有课,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坚持上课。她还加入了玉州区诗词学会,在老师的点评、帮助下,不少诗作发表在《万花楼》等杂志报纸上。有村民称她为“农民诗人”,但牟爱文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爱写诗的老农民,“大家之所以称我为诗人,是在鼓励我多写身边的事物呢。”
牟爱文写的诗歌大都是给自己欣赏,“我写得不好,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大家看,但是,我写的每一首诗,都是出自我的内心。”她和两个姐姐感情很深,一次姐妹几个在南宁团聚,分别时,她写了一首《姐妹情》:“同住经年共相依,哪知今日话分离;天涯海角情永在,音讯无忘互报知。”两个姐姐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爱劳动,爱写诗,让牟爱文的身体和记忆力都非常好,她自己写的几百首诗,大部分都能脱口而出。她为自己布置了一间小书房,里面摆满了她几十年存下来的各种书籍报纸。“现在每天我都是清晨四五点钟就起来看书写字,坚持天天写日记,也坚持天天劳动。”牟爱文觉得,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大妈,一样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