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中国式幼升小”:愁白了多少家长的头?
2013年08月30日 14:10:05来源: 新华网 姜春媛

  “幼升小”指的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近年来,随着“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变得十分重要,在许多家长眼中,“幼升小”已成为进入好中学、好大学的跳板,甚至决定到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各显神通,找“条子”、花“票子”、托“关系”、买“房子”的情景剧年年上演。前不久,还曝出了有家长为孩子进入好学校请客吃饭最后醉死的悲剧。种种情景,令人忧思。

  (资料图片)

  拼房时代:“想不爱你不容易”

  在中国,多数家长都有“孟母情结”,为子女教育不惜举家搬迁。为获上名校的名额或接送孩子方便,“学区房”成了被家长热捧的“香饽饽”,而“学区房”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报道,在北京实验二小附近,一处13平米的平房要价270万元,每平方米均价达20万元。与此同时,学校附近房子的租金也一路“高歌猛进”。

  “孩子快明年上小学了,跪求海淀性价比高的学区房,二手房、平房也可考虑”、“可推荐低价望京学区房者,成交后必有重谢”、“大兴黄村片村哪个楼盘要引进名校,了解的‘亲们’麻烦‘吱一声’”……记者在多个关于学区房的论坛里,都看到了这样的信息。

  交流中,北京的一位母亲向记者讲述了她的一家和学区房的故事。这位母亲名叫李菲,今年36岁,女儿元元(化名)今年6岁,九月份开始上小学。

  从元元4岁开始,全家就为上小学发愁。“我想,小学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必须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李菲告诉记者,为此,家里开了一个月的“家庭会议”,商议之下,最终决定买“学区房”作为女儿进入学校的敲门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说,把所有储蓄都拿出来资助她们买房。

  最终,她们确定了几套看房“方案”:此后两年,李菲和老公经常穿梭于学校附近的中介,周末也要开车去朝阳、海淀看房。但一直没找到满意的,房子不是名额已被占用,就是太旧,要不就是价钱太高,“有的房子破得都快塌了,一开口就是三百万。”李菲说,两年下来,她和丈夫疲惫地奔波在找房看房的路上,每次回来都觉得自己好渺小。

  期间她们也想过花钱“择校”,但一打听,就是个“无底洞”,能看上眼的学校可以要到50万以上,“水太深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今年年初,终于在官园看中了一套不到50平米的房子,房子是九十年代的,但好在价格不算太高,周边设施也不错。经过了一周的讨价还价,借钱贷款,最终以260万成交。

  “我们把现在住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加上两家老人的积蓄,又通过其他途径借了几十万,勉勉强强是够了。这是年初的价,现在买还不止这些呢。”李菲说,为此,他们每月要拿出几千到一万块钱还款,“一夜回到解放前”,李菲苦笑着,但她和丈夫都认为“值了”,因为女儿今年如愿以偿地进入小学。

  9月初,元元就要上学了,记者问元元:“喜欢新学校吗?”元元懵懵懂懂地点点头,说“喜欢”。孩子或许长大了才会懂,她“喜欢”的背后家长所付出的艰辛。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嘴上说着买“学区房”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买“学区房”依然是许多家长的首选。

  与李菲相比,周毅波一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为了接送在育民小学的儿子方便,周毅波只得把通州三居室的房子出租,一家三口在西便门附近租了一套55平米的一室一厅,月租金4000元。

  “搬过来一个月才刚习惯,以前住着100平米的房子,一下子少了一半,觉得‘憋屈’。”期间他们还遭遇了房东涨价,“本来说好了3900,第二天签约就要涨到4300。”最后周毅波和妻子连求带劝,外加请房东吃饭,4000成交,但前提是一年一付,押金两个月房租。

  “这就不错了,听说有人还是半年签一次合同呢,涨价方便。”周毅波说,以前我不懂,现在发现像我这种情况的太多了,住这个楼的就有好几家。

  “看形势,孩子上到初中我们都要租房。”晚上,望着窗外,周毅波时常想到自己那个宽敞的家。

  【专家点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择校虽难还要择”、“学区房贵还要买”,这些现象都是“中国式幼升小”中的不同侧面。一方面,是优质资源的缺失导致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是人们无法接受教育失败的心理压力。

  由于社会阶层流动性不足,使大众无法避免地对教育抱以最高甚至是唯一的希望,期待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于是直接将本来属于社会化的成人化竞争面直接扩展到中小学,甚至更小的孩子身上。

  【网友“神”评】

  网友“奶茶心情”:“上有老,小有小,中间有工作,旁边还有学区房,我的儿,你娘可真累!”

  网友“曼谷大象88”:“看着无数个‘零’的学区房价钱,孩子惊呆了,孩子他爹惊呆了,整个社会也惊呆了……”

  网友“二傻子ai”:“好的学校周围的房价越来越贵,难道最后就只有有钱人才能读得起吗?”

标签:幼升小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