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去年交通部门公布的数据,本市PM2.5污染物的主要构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排名第二。对于机动车运行,行动计划增加了分时段分区域限行、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措施,为了缓解郊区县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增加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远郊区县城关镇规定。
【重点措施】
◎2013年底前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力争2014年实施。
◎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2015年,办理长期进京证的轻型车辆必须达到第四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行驶。
◎重污染日将增加单双号限行。
□措施1
分时段分区域限行
背景: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实施了单双号限行。当年10月11日起,开始进行尾号限行。即五个工作日私家车需停驶一天,每天两个号码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2008年实施尾号限行首日,80万辆私家车停驶,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530万辆,预计每天有百余万辆汽车停驶。去年9月,交通委发布9月份交通拥堵状况工作报告时提到,2013年,本市将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
建议固定限行区域时段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陈艳艳教授表示,与尾号限行不同,特定时段、区域限行的初衷,可能是为保障重大活动或者重要地段的交通舒畅,但往往重大活动的时间有不确定性。她举例说,若鸟巢、工人体育场附近因活动限行,那需要交通部门通过媒体向民众及时告知。如果民众未能得知,误入限行地段,是否还要接受罚款?所以,特定时段和区域限行的规定一定要保障相对稳定。
她建议,可以对北京常堵点,如国贸、中关村、鸟巢、工人体育场等地段进行车流量评估,在哪些时段、哪些路段会产生多少车流,限行后车流量会减少多少,交通部门应提前做好预测,这样可增加实施的可行性。
或引发新一轮购车热潮
陈艳艳表示,限号的缺点非常明显,不够有弹性,比如市民在特定时段或区域的确需要开车,硬性的限制会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从国外看,这种硬性的限号措施较少,他们更多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比如新加坡的政策,政府鼓励市民自愿限号,同时给予减免税费的奖励。
对于进一步的限号政策,中国道路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并不赞成。她认为,目前的尾号限行强度已经较大,进一步限行可能引发新一轮买车热潮。“能有其他办法解决,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措施,这对民众的出行会带来很大不便。”
应考虑限行区居民出行
对于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的做法,部分专家认为,对于常堵点周边居住的市民来说,他们的出行将会受到更严格的限制,所以是否对限行区域居住的车辆发放证件,保证他们的正常出行。
对此,交通专家王江燕认为,由于常堵点一般位于商务区或者商业集聚区,这些地区容易拥堵,生活在该区域的市民就应该尽量少开车,发放通行证件相当于鼓励其开车出行。
□措施2
单双号限行措施
重污染日实施单双号限行
去年底,本市出台《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该预案将重污染日分成三级,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AQI在201-300之间为重污染日、AQI指数在300以上500以下的为严重污染日、当AQI指数达到500以上时为极重污染日。
昨天上午,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透露,空气重污染应急将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修订方案中提到,将增加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排污企业停产减排、中小学校停课等应急措施。
据统计,北京每年重污染日超40天。其中,极重污染日每年一次或者每两年发生一次。相关负责人表示,单双号限行将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定。
□措施3
非京籍车辆限行
背景:2011年起,本市开始对非京籍车辆进行限行,进入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件。持有进京通行证件的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
外埠车辆进京郊更严
新政要求,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高峰时段不仅不得进入五环内,郊区县城关镇也不得进入。据交通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由于昌平、大兴、通州等六环内郊区县在早晚高峰时段也经常堵车,而且很多车辆需要经过这些区域进京,所以在限制非京籍车辆上将这部分区域也划入限行范围内。
防无牌照者购外地车
2011年,本市开始实施摇号措施,目前摇号申请大军已经逼近160万。部分摇不上号的市民便将目光转向外地车牌,交管部门表示,近两年北京购车异地上牌的情况增多,今年上半年,共有1.4万辆外地车辆进京。
日前,交通部门表示,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外埠车辆增加的问题,目前,对于北京户籍的外地车主在申请长期的进京证时,将严格审查,一般不予办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