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细则正式出台之前,这里的许多人都在观望。
依然不时有相关消息传来。5日最新消息称:“上海自贸区人民币拟自由兑换”,消息来源直指外媒。
似乎谁都无法判定消息的可靠性。相对于中国官方的低调行事,这里的许多个人、企业、机构,都急切想知道事情的进展,却都只能在偶尔出现的只言片语中寻觅未来商机。
TNT是国际知名的物流领军公司,当众人都在谈论上海自贸区将会对外资物流企业带去重大利好之际,其大中华区企业传讯经理陈立斌的回答仍显淡定:“暂时没见影响,仍在观望中”。
官方三缄其口,企业持续等待,倒是此间金融贸易领域的学者专家,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
坐落于上海金桥开发区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内,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副教务长许斌刚刚结束路透社的访问,就忙不迭地接起中新社记者的电话。他已经不记得这是近来第几次专访,一个又一个约访,占去他除教学之外的所有工作时间。
在回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价值几何时?许斌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细致分析:在国际上,中国希望透过上海的试验性突破,取得加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动权;在国内,中国高层希望通过渐进式改革与制度突破,维持今后10年、乃至20年的经济增长。
在他看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但和深圳特区的设立、浦东开发开放同样重要,甚至于更加重要。”
时下同样“炙手可热”的受访者,还有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或是因为约访过于频密,孙立坚索性将其见解书写成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到各大媒体记者手中。
他为自己的见解文字起了一个题目:“上海自贸区”启动是当下深化市场改革的最大“制度红利”。其鲜明的观点,顿时吊起八方媒体胃口。
文中,孙立坚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有两大历史意义,并提出五大全新“自贸区”金融服务模式。他用“制度红利”、“看不见的手”的说法,来形容自己的猜想。
尽管尚不足以用“全城躁动”来形容自贸话题下的申城情形,但此间学术界确实早已为这场即将到来、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经济改革“闻鸡起舞”。
在上海“自贸区”一切水落石出之前,各种前瞻、猜想、憧憬等都将继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