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审计局昨天公开了39个市级部门2012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来说,本市各市级部门的收支核算基本规范,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资金未纳入年度预算或决算、部分项目违规招标、部分收益未上缴财政、会议使用场所不合规等问题,成为各单位的普遍共性。
审计·预决算
过半单位资金未全纳入预算决算
39家单位中,有20家单位存在部分资金未纳入年度预算或决算的情况。包括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司法局、市地税局、市地震局、首都绿化办等部门。
审计还显示,部门单位存在一些项目未招标或未履行招标程序的问题,约有10家左右。
审计发现,多个部门通过多申报办公面积、人数等方式多申领支出经费。
部分单位还存在超范围使用机动经费等问题。还有一些部门存在“小金库”未上缴财政。这些“小金库”多是本级或下属单位通过出租房屋、占地补偿等形式得到的“额外收入”。
此外,部分部门还存在“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情况。其中,有的单位将价值13390.97万元的房产和价值190.55万元的设备及书画藏品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核算。
审计·会议费
四成单位会议管理存违规现象
严格执行会议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控制“三公经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昨天公布的39部门预算与支出审计报告中,有17个市级部门存在会议未在定点场所召开、预存会议费等问题,占到了部门总数的4成。另经记者统计,总量超过两千的各类会议中,约有110个会议未在定点场所召开,涉及金额约360.58万元,另外涉及违规在定点会议场所预存会议费约222.50万元。
实际上,审计局在年中的人大会议上还曾披露过一个范围略大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去年42个部门本级共召开各类会议2253个,实际支出8827万元。其中,一类会议18个,论证、评审、培训等第二类会议2235个。在当时未详细披露单位名称的报告里,显示有15个部门133个会议未在定点场所召开,10个部门违规在会议场所预存会议费229万元。
两千多个会议,百余个没在定点饭店召开,这在审计占比中还是比较低的,北京市各级机关单位对会议管理的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但之所以要对会议定点严格审计,原因在于,早在七年前,财政部就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行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制度,也就是“会议定点管理”,这被视为遏制公务浪费的重要手段,并且已证明行之有效。而所谓“定点饭店”的选择,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档次适中、价格优惠、公开公平、资源共享,并且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采购程序确定。
至于“预存会议经费”,这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中一直被三令五申禁止实行。按照要求,各单位会议结束后应及时结算会议费,不得向下级或地方接待单位转嫁会议费,并推广公务卡结算。之所以严禁“预存会议经费”,是为了避免“会议费是个筐,什么费用都能往里装”,“预存”如果不及时禁止,很可能成为变相的公款招待与公款福利,乃至滋生腐败。昨天披露的39部门审计结果显示,有三成部门涉及违规在定点会议场所预存会议费,总金额约222.50万元,少的有1万多元,多的部门则预存了上百万元,其中还有个别部门把“机动经费”超范围用于会议费支出。
审计·公务卡
7部门公务卡“遇冷”使用率仅一成
本市于2007年起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时间里,市级和16个区县的900多家预算单位、23个街道和2个乡镇实行了公务卡改革,发卡7100余张。
公务卡是“财政预算公务卡”的简称,全国范围的启动是在去年底开始的,北京则早在5年前就开始试点,目前在在机关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好处就是不仅方便了公务小额支付,而且公务支出信息能被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范围,保证每一笔公务支出都公开透明。
但是,北京的公务卡推广,显然受到了“冷遇”。审计局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本市42个市级部门共发放公务卡1610张,但当年仅办理结算了1051笔;15个属于2011年以前开展公务卡改革的试点部门,在发放的851张公务卡中,有431张处于未启用或未发生交易状态。
在此次公开的39个部门中,有7个部门公务卡“遇冷”。7个部门总共办理了301张卡,使用了38张,使用率仅一成。
其中,更有单位截至2012年末共办理了36张公务卡,却从来没发生一笔结算交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