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教授称要辩证地看干部不能只以一时成绩论英雄
2013年09月10日 07:19:55来源: 人民日报

教授称要辩证地看干部不能只以一时成绩论英雄

美 堂绘

看干部,要全面历史辩证(前沿观察·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②)

本报记者 姜 洁

一名干部,如果在任上创造了很多显赫的“政绩”,但一旦工作调整,原来的“政绩”多半成了“半拉子工程”,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与之对比,有的干部在任上虽然没有拉升太多GDP指标,但却为当地民生做了很多实事,为了保护环境阻止了重污染项目的上马,“政绩单”也许不那么炫目,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

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用好干部,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干部,注重其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听取各方面的声音后再作综合评价。惟其如此,才能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出来、使用好。

组织上要敢于为有担当、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

有一位地方领导,因为做事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在晋升考核时出现了个别不好的评价。然而,当这名干部将调往异地的消息传出后,当地群众却自发打出横幅、排成长队为他送行,肯定他是“一心爱民的好干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该省省委组织部的领导感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干部投了优秀票,要把干部用好,就应当更加全面地考察干部,听到群众的真实评价。

现实中,有的干部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无原则地向错误势力低头,会伤害到更多的人。记者在地方采访时听到当地干部提到这样一位领导,在任期间凡事都生怕得罪人,有的干部明明已经退休却仍占着办公室和公务用车,新任干部上任后只好几个人挤一间办公室,这位领导明明知情却因怕得罪老同志,一直不出面为新来的干部说句公道话。表面上看,这名领导似乎是少得罪了人,事实上因为他没有站在公义的一方,不但新来的干部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连普通群众也觉得不公,他反而“得罪”了更多的人。

不可否认,敢于坚持原则、有担当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因此,组织上要对勇于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说公道话,在考察中听到对于某个干部的负面评价时,应当首先注意扩大调查范围、核实所反映情况的准确性,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一面之词,就轻易把某个干部一棒子打死。同时,组织上还应多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多听听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多查查对其不满的干部不满的原因何在。倘若发现是伺机报复、恶意中伤,也要及时还干部一个清白。惟其如此,才能让那些坚持原则的干部有勇气、有底气继续做好工作,让社会正气得到匡扶和弘扬,让那些善于两面三刀、爱和稀泥的好好先生没空子可钻。

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前不久,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内地中小城市官员的升迁概率与GDP增长关系密切,GDP增速比前任提高0.3%,官员升职概率就高于8%。他的研究还发现,如果官员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上,其升迁概率是负值。邓永恒的研究结论科学与否还可以商榷,但许多领导干部对GDP增长“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

考核是最管用的“指挥棒”,选人用人是最有效的“风向标”。政绩考向哪里,干部就会干向哪里。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就会干成什么样。虽然“十二五”规划淡化了GDP增速要求,但前不久有媒体整合31个省区市未来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后发现,GDP“翻番”依然是最频繁出现的字眼。可见,考核政绩以GDP为主要重心不改变,选拔干部以GDP为重要依据不改变,干部“唯GDP是从”的局面就难以改变。

采访中,一名基层干部向记者坦承,有些政绩是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是“显绩”,比如GDP增速、招商引资数量、园区开发规模等;有些政绩是短期难见效、不好量化的,也就是“潜绩”,比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为群众解决难题等。“显绩”与“潜绩”作为政绩的两种表现形式,缺一不可。但是,“显绩”显然对干部升迁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因此很多干部主动或被动地被GDP牵着鼻子走。“说到底,还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够科学,让投机取巧拼显绩的人占了上风,伤了那些埋头苦拼潜绩的干部的心。”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总结。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辛鸣分析,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使地方发展背上了长期的包袱,造成种种隐患。

应该看到,这种重“显绩”轻“潜绩”的导向也正在一些地方得到扭转:贵州贵阳市近日出台试行办法,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全市政府部门、官员考核中,其中环保是否达标成为对干部工作评价、任免、奖惩及问责的重要依据;浙江将湖库水环境保护纳入市县政府考核内容;安徽近年来在政府考核中,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内容,森林绿化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参保率、保障房建设等新指标均占有较高的分值……

“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相应地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发展。”辛鸣认为,“习总书记提出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就是让干部把发展的重心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把发展的价值聚焦于公平正义、和谐进步上来。只要这样的干部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完善并实施,相信会使得一大批有担当、肯实干的好干部脱颖而出。”

尽快实行责任制,终身追究“三拍干部”责任

最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进行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有67个要建设新城新区。可以说,建设新城新区已经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建立政绩的首选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了“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建设“政绩工程”花的是财政的钱,但欠下的钱谁来还?一些干部在工程上马时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等政绩刚出来就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烂账却不闻不问,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

专家指出,这种寅吃卯粮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一些干部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余地,严重损害了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当领导时建的项目大家都看得到,但花了多少钱或者欠了多少钱,一般没人追究。”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分析,“新官上任往往不愿意理旧账,还得忙着烧自己的‘三把火’,结果导致政府赤字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导向。”

专家表示,要遏制政绩工程频频上马、寅吃卯粮烂账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尽快建立责任制,每一项工程上马前都要反复论证,上马后都要确定相关责任人,并对其终身追究,千万不能任其换个职位就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姚桓认为,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就不能只以一时的成绩论英雄,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让这名干部在一段任期内的阶段性工作放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都还能经得住考验,千万不能掩耳盗铃,用短期的发展换取长期的包袱和隐患。他认为,中央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制度,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法手段考准考实干部,把真正肯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选好用好,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干部政绩观的根本扭转。

标签:gdp|怕得罪人|坚持原则|领导干部|组织上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