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牌楼上,“苏溪夜月”匾已经被盗
李根祥珍藏的“苏溪夜月”牌匾图片
记者探访灵石古八景之一“苏溪夜月”
“苏溪夜月”曾与“翠峰耸秀”“夏门春晓”等一起,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灵石八景”,一度声名远播。但9月9日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苏溪夜月”的溪水几乎全无,曾经溪水潺潺的河槽内,如今垃圾满地。更让人心痛的是,清道光年间,乡人、书画家耿伟图所写的景观石匾,已在去年被盗。
景观旧址垃圾成堆
一泓清泉自山中流出,汇聚成溪,一座小桥顺着高坡上延伸的路面,将小溪两岸连为一体。入夜时分,明月当空,该是一种绝佳的美景吧。9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灵石县静升镇西南方向苏溪村边的“苏溪夜月”古景故地,听着当地村民的介绍,尽力想象着曾经的景致。但眼前被称为“苏溪”的小溪却几近断流,溪边顺着北面山脚筑起的一处小牌楼内,一根细细的水管直插山体。向西看去,小溪上方是一座桥梁,上书“安济桥”,村民称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旧建筑。如今,石拱桥上修了钢筋水泥的加层桥,供过往车辆和人员通行。
继续向西,河道内堆满了垃圾,长满了蒿草。原本的溪流,被黑乎乎的淤泥和上游一家厂子排出来的废水留下的油腻取代。河道南侧立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牌楼,顶部是五彩琉璃。牌楼内,则是修“安济桥”的功德碑和建造时的“碑记”。牌楼左手一侧,被撬出一个几尺见方的残缺缺口。村民说,“苏溪夜月”牌匾原本就嵌在那儿,但在2012年10月被盗贼偷去了。
巡望四周,记者没有发现太多关于“苏溪夜月”的痕迹,只在小溪东北边看到一栋二层楼房上面写有“夜月楼”三字。42岁的楼房主人李凯介绍,这儿的确是“苏溪夜月”的景观地,但近年来溪水没了,环境也差了,“我是根据古人留下来的传说,给楼房取名‘夜月楼’的。”
按照古历法记载,9月9日、农历八月初五这一天,入夜时分,西方天际该是娥眉月当空的时间,但直到夕阳在山,记者离开苏溪之时,仍未能看到弯月。当晚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苏溪,依旧未能赏到传说中的“苏溪夜月”。古景遗迹旁,只有不时驶过的一辆辆大货车和卷起的一股股尘土。
嘉庆年间声名鹊起
苏溪村村民们均说不清“苏溪夜月”何以知名,那么村中老人是否有印象?李凯说:“苏溪小学有一位退休教师李根祥,七十多岁,他人细致,又有文化。”
找到李根祥,提及“苏溪夜月”,他马上说知道,并称年少时还目睹过这一美丽景致。“后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当地建设的加速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一景致再难看到了。”73岁的李根祥找出他手写的“苏溪村志”。“苏溪村离灵石县城大约10公里,这儿有两大景观,一为闻名中外的资寿寺;另一处就是苏溪夜月了。”对照手中的自书“村志”和几本灵石县志,李根祥介绍起来。
“苏溪夜月”最早的记述,源于清嘉庆五年。当时,华州人王志融在灵石任知县,他在遍览灵石风景后,就灵石八景一一写下了诗文,这其中就包括《苏溪夜月》。“苏溪夜月”经王志融描述,很快在周边知名起来。后人到此,均以同一题目写下了不少诗句。
嘉庆版灵石县志提及“苏溪夜月”时,专门有一段话:“水木清华,招提幽秀,岗峦环抱之中至此,廓然开朗。每当夜色澄清,山衔好月,如读赤壁后赋,地以苏名成因此耶。”
清道光二十六年,灵石苏溪人、书画家耿伟图在细品“夜月”后,亲笔书匾“苏溪夜月”,并落款“后学耿伟图书”。后人将其所书四字刻成石匾,嵌于嘉庆年间修建安济桥时的牌楼一侧。但已于去年10月26日失窃。
期盼古景光彩重现
“苏溪夜月”牌匾的丢失,引起了当地的重视,灵石县文物局、文管所得知后立报案。
9月10日,记者在灵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查询到了当时的报案记录。一位民警谈到,案发后,当地派人四处调查、走访、全力侦破的同时,迅速向各地公安机关发出协查通报,但时至今日案件没有明显进展。
采访中,灵石县文物局副局长、文管所所长闫春成谈到“苏溪夜月”时表示,灵石古八景虽然地域还在,但景致已大不同。八景中,留有题匾的只有“夏门春晓”和“苏溪夜月,“‘苏溪夜月’牌匾的丢失,实在让人痛心。”当地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苏溪虽然溪水已近干枯,但古桥还在,如果加以整治,“说不定仍是一处美丽的景点。”
丢失的“苏溪夜月”牌匾,警方正在设法破案。当地一位村民满怀期待,“如果石匾被追回,政府如果重视起来,说不定‘苏溪夜月’会重新焕发风采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