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歌颂深圳改革开放的歌曲让30多年前那个春天永远定格。今天的上海也画出了28.78平方公里的一个圈,被评价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探索制度创新的一次突破。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是改革的重要一步,充分体现了以开放促发展的思路。”27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9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要求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
以开放促发展探索改革红利
多位业内人士对上海自贸区“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肯定。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上海自贸区对于中国关键是两点:一是中国寻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道路,在服务贸易领域、投资领域中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二是中国未来的改革“不是寻求地方的政策突破,而是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
她同时强调,外界对于自贸区的期待不应过多地放在金融领域,“希望不要为金融改革设定既定的框架,而是实体经济存在改革需要,遇到相关的金融障碍,我们做相应的金融改革。”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国际贸易领域专家王新奎此前曾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关乎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是惠及全民的“改革红利”,而不是“政策红包”。他指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不是传统的由优惠和特殊政策构成的“政策洼地”,而是可复制的、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在金融服务等六大领域对外资机构放宽限制,会否对国内企业产生影响?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就健康医疗保险领域而言,试点并不会对国内的企业构成威胁,反而会形成良性合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亦表示,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将会成为国内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发展的催化剂。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甚至将此次改革比喻为“压力测试”: “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服务业改革主要是测试在没有国家托底和监管调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与国际同业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
负面清单管理:法无禁止皆可为
“负面清单管理”是此次改革的一大关键词。国务院通知强调,要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意味着从过去的“法无明令不可为”转变为“法无禁止皆可为”,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说不能开展的业务,原则上区内银行都能试点。变化折射出主动开放的突破性意义,这无疑也对控制风险以及监管方面要求更高。白明指出,“负面清单”是对境外贸易伙伴、投资伙伴给予激励,使其有动力参与。而中国敢于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我们的这种‘实力’加对方的‘动力’必然会演化为未来的活力”,白明表示。
“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都会有风险。关键是看监管机构的智慧和管理水平。”另一位学者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但在白明看来,此次改革的各项措施总体依然是温和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这些字眼,表明了方向和坚决的态度,但并不能算是激进。
与深圳相比上海自贸区重在制度创新
与上世纪80年代深圳划为经济特区后一飞冲天的变化相比,如今上海划出的“28平方公里的圈”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呢?白明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意味着改革开放打开新的突破口。比起政策优惠,自贸区获批的更大意义在于探索建立一套在投资、贸易等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
“上海具备这种条件,辐射长三角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种尝试对推动改革开发扩大是一种好处。”一位外贸业内专家表示。
白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上海与周边工业区对接良好,信息灵通。设立自贸区对于长三角一定会起到带动作用。
而王新奎则期待,在这28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上孕育的这场新一轮开放,不仅可能为其他沿海省份的转型提供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等方面,都会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推动。“最后留下的,应该是一种体制的力量”,这位30多年前多次考察深圳、并见证浦东发展的老人说。
此外,白明认为,上海自贸区对拉动消费的作用也将十分明显。消费力的提升将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显而易见的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从培育消费能力、创造消费热点、扩大消费渠道三方面,拉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消费活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