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部分景区“国庆降价”被指“缺斤少两”缺乏诚意
2013年10月02日 16:15:46来源: 北京晚报

  部分景区“国庆降价”被指“缺斤少两”缺乏诚意

  张家界天柱山降价日与公众长假“错峰”

  新《旅游法》实施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中,全国约1400个景区降价惠民,受到普遍欢迎。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景区的降价却是“缺斤少两”、缺乏诚意,“国庆降价”变成了“错峰降价”,优惠政策被打了折扣。

  【质疑】

  景区降价日却与公众休假日“错峰”?

  新实施的《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另行收费项目已收回投资成本的,应当相应降低价格或者取消收费。

  有关部门的通报显示,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约1400家景区实行门票价格优惠,平均优惠幅度约20%,包括五台山、庐山、天涯海角、黄果树和香格里拉等著名景区均在降价行列。然而,降价名单中天柱山、张家界等知名景区“错峰降价”的做法却遭遇了网友的质疑:景区就差这几个钱?

  以安徽省公布的降价名单为例,“十一”期间全省实行门票价格优惠的19家景区名单中,5A级景区为天柱山,优惠时间为10月5日至11日。对此,安徽省物价部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为防止因节日门票价格优惠,加大景区客流压力而制定的。

  “张家界式降价”更耐人寻味。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将降价时间定在了“黄金周”后的10月8日至14日,与公众休假日完全错开,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国庆降价名单上,令网友大呼如此降价要不得。

  事实上,今年“五一”节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国内1200余家景区门票实行优惠时,部分景区“错峰降价”也曾引发争议。“五一”期间,直接选择在三天节假日降价的景区多为3A级及以下景区,黄山、峨眉山等热点景区纷纷错开3天假日、另选降价时间。

  【调查】

  降价有“猫腻”诚意几何?

  “错峰降价”之外,记者还发现其他一些“降价猫腻”:

  1、“明降暗升”。将降价时间定在了“黄金周”之后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从今年1月5日开始,多个景区内收费项目涨价:黄石寨索道普通单程票价由50元调整为65元,双程由96元调整为118元;天子山索道普通票价由52元调整为67元;百龙天梯普通票价由56元调整为72元……人们计算后发现,优惠幅度远远抵不过“二次消费”的涨价幅度。

  2、“避重就轻”。一些地方不知名景区打折、热点景区门票“不为所动”。有些地方公布的降价名单上的景区,连当地居民都直呼“好陌生”。

  3、难觅详情。记者查阅了多省的物价局、发改委、旅游局网站发现,数个省份的降价信息在其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难以找到。一些游客表示,降价是好事,更应该广而告之,提醒游客提前规划行程,具体名单和降价幅度要透明清晰。

  【声音】

  根治“门票依赖”有多难?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错峰降价”能起到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游客量的作用,但对不少景区来说,不愿意在公众节假日全方位降价的根源还是“门票依赖”。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一些景区来说,门票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部分自然景观型景区还有淡旺季,“五一”、“十一”等在多数景区旺季时段的公众节假日自然是其全年门票收入的“重头戏”。

  专家指出,“错峰降价”等模式口惠而实不至,在国内旅游产业从公务旅游、商务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的过程中,这样的行为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建议,应通过旅游业的转型促动“平价门票”的推广,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同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形成良性循环。

标签:张家界|旅游法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旅游法》促黄金周升级 服务更规范产品多创新
  • 《旅游法》10月1日正式实施 出境游价格或翻番
  •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不会出台《旅游法》实施细则
  • 张家界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交罚款后变合法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