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东亮(左)与于师傅一起清理鸟巢西侧的垃圾桶。本报记者孙戉摄
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奥林匹克公园游人如织,日迎客30万人次。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一辆辆黄白相间的小型电动垃圾收集车,不断穿行其间,迅捷地将园内七百余组垃圾桶内的垃圾清运出园。
绕开鱼贯而行的旅游团队,小心躲过拍照的游客,在奥林匹克公园工作了4年多的环卫工于晓辉师傅,好容易才将电动垃圾车停靠在鸟巢东南侧的一组分类垃圾桶前。
跳下车,从裤带上解下钥匙,麻利地弯下腰,打开标着“其他垃圾”字样的垃圾桶仓门,于晓辉一把揪起套在垃圾桶内筒上的黑色塑料袋,使劲拉了出来,准备扔到车上的垃圾桶中。上前帮忙的记者,被一股突如其来的酸臭腐朽的难闻气味呛得皱起了眉。
“早上的垃圾都这样,游客把吃剩的食物都扔进了垃圾桶,一会儿就变质了。”不知是习惯了,还是顾不上嫌弃,于晓辉对这难闻的味道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又转身去清掏下一个垃圾桶。“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垃圾桶都经过特别设计,游人投放垃圾很方便。”为防止有人乱翻垃圾桶内筒,垃圾桶仓门还上了锁。这可给保洁员清理带来了麻烦。身高1.75米的于晓辉需要弯腰90°才能将钥匙插入开仓,而更高些的同事赵文则需要把身子弯成一个“锐角”才行。“我负责一百多组垃圾桶,平常上一天班换袋收垃圾得弯腰200次,黄金周这几天每天至少400次吧。”于晓辉不愿回忆每天下班后腰酸背痛、只想躺在平板床上的那种几近虚脱的感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习惯就好了”。
清晨7时上班,仅40分钟,于晓辉车上的垃圾桶就塞满了。“节日的垃圾量差不多是平日的十倍,我得赶紧运。”太阳升高了,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于晓辉赶忙踩下油门,奔向下一组垃圾桶。
“所有垃圾桶都要在盛满三分之二时清理干净,绝对保证垃圾‘不冒尖’、不散落,垃圾桶随时擦拭、每天消毒。”奥林匹克公园环卫保障中心主任祝自福告诉记者,尽管节日期间一天的垃圾多达六七十吨,但300多名环卫工人每天都一丝不苟地按“奥运标准”扮靓这座寻梦公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