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围城”考验“余姚之韧”——浙江余姚灾区走访见闻
浙江余姚,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百年一遇洪涝灾害中,被大水所困,已进入第五天。
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级党政部门及军民、社会各界努力下,坚韧的余姚人不埋怨,不放弃,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家园保卫战”中。
11日下午传来消息,从当前的排水进展情况来看,预计城区的积水在未来两日内可以基本消除。
晒好被子,修好车子,还得继续过日子
11日上午,太阳升得很高,余姚人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走在城区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许多居民把私家车的窗户、后盖打开透气。
市中心的新西门桥上停满了汽车,中间留着一条可供车辆往来的通道。据余姚市干部郑超介绍,这座桥横跨兰江,地势较高,成为居民停放车辆的最佳选择地点之一。
让人注意的是,桥栏杆上挂满了被褥。“好不容易天晴了,把衣被拿出来晒晒,日子还得过呀!”一位姓章的市民说。
桥下的路两侧,许多商店已开始营业。余姚市政府发布的信息称:城区绝大多数超市和60%的药店已开门营业,政府设置了3个临时菜场直销点,组织了更多的流动超市。
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四明西路,路中央的栏杆上也搭满了晾晒的被褥。一处小区门口,太平洋保险公司正在办理理赔业务,四周挤满了居民。
“再过两天,我希望可以把孩子接回来。”郑超说。在水情最大的9日,郑超考虑到忙于抗洪救灾,把2岁的孩子下送到外地的岳父家暂住,他妻子在交通局工作,也无法正常照料孩子。
由于余姚在灾情最严重时断电、断水、断通讯而无法居住,许多市民搬到了临近的慈溪、宁波等地。近两天,一些车辆开始返回余姚查看家中情况,并决定是否搬回来居住。
“围城考验”能打几分余姚推出“一排四保”
“4天了,我第一次睡觉时身体挨了床。”11日一大早,余姚市年轻的干部小邵说。随着水灾逐渐退去,小邵终于在11日凌晨3时,在一家工作人员用的小宾馆睡了三四个小时,一早就又穿着短裤、拖鞋进入水中。
在余姚,满城都有像小邵这样早已把家丢在一边、甚至不知道家中受灾情况的党员干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也是受灾者。
为了确保详查灾情与救灾物资发放,余姚市将党员干部按所属由所在乡镇街道调配,努力确保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位干部,每一栋楼都有一个党员,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探访。
面对天灾的考验,余姚市一方面全力排水,一方面着重实施“四保”:保居民生活、保基础设施、保环境卫生、保社会秩序。目前,余姚城乡供水量已接近灾前正常供水量;部分公路畅通,因积水中断的所有平原公路和大部分山区道路于11日晚也将基本抢通;38辆发电车已为医院、学校等26个单位提供临时供电;移动、联通在主城区、各主要乡镇街道特别是受灾比较严重的陆埠镇已实现信号全覆盖,受灾小区的固定电话正陆续开通。
自11日起,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启动,浙江省、宁波市数十名医务疾控专家驻点余姚,全部充实到19个灾后防疫小分队中。市里组织的77名医务人员对城乡灾区和城区安置点巡回医疗和疾病监测。
为确保社会秩序,余姚市动员一切力量到一线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特别是关心在余姚打工的外来人口,维护好社会治安。
“围城余姚”,但绝不是“孤城余姚”
灾情发生后,浙江全省动员,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省委书记夏宝龙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领导要求,树立连续作战、守土有责的思想,人、财、物要集中向灾区集中,确保人民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凡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员干部在场。
10日上午,浙江省省长李强趟着及腰的积水赶赴余姚城区指挥救灾,慰问被困群众,并召开由省、宁波市、余姚市三级领导参加的工作部署会。
在余姚大水中,有南京、福建、温州调来的泵车,有浙江省、宁波市的医务与疾控专家,有杭州赶来的民间救援组织,有700多名官兵与180余辆部队抢险车辆……
记者在余姚城区走访时发现,部分区域水情依然不容乐观。市政府门前依然被大水围困,大部分机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都搬到了外面。
在余姚中学大门口,积水依然让人望而却步。但记者看到一位身着校服的女中学生骑自行车进入校园,虽然没有开学,她却着急要把课本拿回家中复习。
“当前排水是第一位的,没有排水,电无法通,交通会继续瘫痪,学校、机关也难以正常运行,城市依然无法解围。在各界支援下,从外地调来的数十台大型泵车已开始工作,姚江水位的下降,更是为强排创造了条件。”宁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告诉记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