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的取土坑洞(图1)、宽度超标的临时便道(图2)让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9月23日,丁文广从兰州出发,自驾车经武威、永昌到张掖。这是他第四次对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的甘肃段(下称“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周边环境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丁文广,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该校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他做出了《兰新双线项目(甘肃段)施工建设对草原影响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周边草原的破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本刊记者和丁文广一道,对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受伤的草原
兰新铁路双线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全长1776公里,是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自甘肃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到嘉峪关,在甘肃境内总长为795公里,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一带。
据丁文广介绍,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临时用地对环境破坏主要有三种形式:超大的取土坑洞;随意的砂石料堆放和远超过环评报告标准宽度的临时便道。这每一点都足以成为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之伤”。
在张掖市甘州区石岗墩滩,记者看到正在修建中的兰新铁路双线,距路基300米左右的地方,有3个间距10米左右的大坑。这些大坑的坑壁上有机械挖掘的痕迹,坑底有路通到地面上,而且坑内留有大型运输车辆的车辙。
丁文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石岗墩滩的情况在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很有代表性,像这种大型坑洞在张掖、酒泉等地还有很多处。这些坑洞一般距铁路施工区200米到1000米不等,体积1万到5万立方米。调查中发现的最大坑洞位于张掖的山丹县,体积有16万立方米之巨。
除了这些超大型坑洞,石岗墩滩临时行车便道旁还有一些1立方米见方的坑洞。据记者在石岗墩滩粗略统计,一公里的便道沿线,大约有160个坑洞。坑洞周边的植被已被破坏,突兀地露出新鲜的砂石和土壤,像草原上的疮疤。
同样在石岗墩滩,记者发现了三四个丁文广报告中提到的砂石堆。这些土堆离铁路线大概几十米远,有五六米高。砂石堆积在草地上,植被无法生长。
而关于临时行车便道,在《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环评报告(青甘省界至甘新省界段)》(下称《环评报告》)规定,“铁路修建时临时道路引入线按单车道标准设置(路基宽4.5m,路面宽3.5m)”。
可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便道宽度远远超过4.5米。在丁文广的评估报告中,他发现最宽的便道在山丹县军马场段,临时道路宽度达到了11米。临时道路的宽度超过环评设计的标准,这意味着更多的草原将受到施工的影响。
“不管是挖坑、堆土还是便道上的汽车碾压,都会破坏荒漠草原上的盐碱性硬壳。草原失去‘硬壳’的保护就很容易沙化,一旦变成沙地,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河西走廊的生态是整个西北的生态屏障。河西扬尘达到2000米以上的话,沙尘就能飘到台湾和日本。”
1万多亩草原被违规占用
上述挖坑、堆土和便道统称为工程临时用地。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建工程临时用地,须向国土、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并负责相关的生态恢复工作或缴纳生态恢复费用。
关于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施工中的临时用地,《环评报告》有具体的数字:工程临时用地总计1998.7公顷(29980.5亩),其中荒地1674.7公顷(25120.5亩),戈壁116.2公顷(1743亩),旱地207.8公顷(3117亩)。也就是说,《环评报告》规定所有临时用地都不涉及草原或林地。
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地方草原监管部门有关人员表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沿线的很多临时用地其实是草地,但在施工中被当成了无人认领的戈壁、荒漠在使用。
丁文广向记者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草地资源》一书,书中对国内18种草原类型做了明确的划分和描述。比照被占用土地上的植被,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占用的大部分地区应该被认定为草原,而不是戈壁和荒地。另外,按照丁文广提供的由中国科学院等于1996年出版的“中国草原分类图”显示,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经过的大片土地,对应的草原类型是“荒漠性草原”。丁文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进行草原分类后,再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该图目前仍被普遍认可。“即便草原面积发生了变化,但主要是退化,草原的属性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官方机构的相关文件也证明了丁文广的说法。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资料显示,据甘肃各地草原监管部门的综合统计,“兰新铁路双线沿线甘肃段各种类型的临时草地占用合计为14977亩。”
为什么要“把草原当做戈壁、荒地”?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经过的张掖市民乐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荒地和戈壁不用缴纳恢复费用,也没有部门管理。”
丁文广忧心忡忡。因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生态恢复,这种临时占用后的破坏很有可能就会永久留在那里。而且荒漠草原生态更加脆弱,更经不起破坏。“这些被破坏的地方有可能会变成流动沙丘,而且这种沙化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周边区域。”丁文广说。
无人认领的伤害
只有少部分临时占地,被铁路施工单位承认为“非荒地、戈壁”。以民乐县为例,铁路施工单位提供给民乐草原农牧管理站的临时占地数据为:耕地705.31亩,林地37.87亩,河道25.83亩,荒地7.37亩,戈壁28.46亩。即除《环评报告》规定的土地类型外,承认占用了一些林地。
兰新铁路双线甘青段的建设单位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因为临时占用林地,兰新铁路双线进行了设计变更,跟各地方林业局补签了林地补偿协议。至于协议的具体内容,他表示是各施工单位的事,自己并不清楚细节。
周军表示:第一,临时用地的管理主体是施工单位;第二,提供土地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第三,提供地的中间环节是补偿协议。在他看来,兰新铁路双线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责任在施工方,而并不是兰新铁路甘青公司。
兰新铁路双线甘州段的施工单位是中铁八局,石岗墩滩就位于甘州段。记者来到位于张掖市的中铁八局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了解情况,该单位工程部一位拒绝透露自己姓名和职务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道石岗墩滩那些大坑和砂石堆的情况。“为什么要认定是我们取土呢,也有可能是当地村民呢?”
“从地坑的规模、施工现场遗留的巨型工程机械操作的痕迹和工程车辙来判断,这些大坑不可能是当地百姓挖土形成的。而且老百姓挖这么大的坑做什么?这讲不通。”在丁文广看来,中铁八局的这种回应站不住脚。
在随后对甘州区林业局的采访也证明了丁文广的这个判断。甘州区林业局资源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中铁八局的确跟当地林业局沟通过三处料场(即上述三个大坑)的事情。至于如何施工,事后如何做生态恢复,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兰新铁路双线甘肃段的施工方包括中铁八局、中铁四局、中铁二局、中铁五局、中铁九局、中铁十二局和中铁十七局。丁文广称,自己也问过现场的施工人员,得到的回应是,“我们都是干活的,上面怎么谈的我不清楚。”
当地草原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大面积草地被当做“戈壁、荒地”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各级国土部门审批征占用地时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先审后批”的相关规定,设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审核同意书,这造成施工单位在征占用草原时不经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直接使用。
作为直接对草原负责的机构,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目前正在推进两项工作。第一件事是确认草原占用,第二件事是严厉执法。该局起草了《关于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有关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报送国土资源部,建议以后新建工程的审批文件中须包含地方草原监管部门的审核同意书。“如果经过我们的审核,缴纳临时占用草原植被恢复费,就能保证施工结束后植被得到恢复。”该局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另外,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甘肃省草原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未经审批非法使用草原的情况进行处罚。“最近的两起处罚已经进入了强制执行阶段,分别是天水到庄浪、定西到临洮的县级二级公路项目。法院做了裁定,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先决议。”该局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必须对非法使用草原进行严厉处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