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八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52.3万所学校遍布城乡,2.6亿在校学生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袁贵仁表示,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体现着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要进展,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一)扩大教育规模,让每个孩子有学上。规模是公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52.3万所学校遍布城乡,2.6亿在校学生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一是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体现,义务教育覆盖面最广,是教育公平的起点,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文盲率80%,农村高达95%,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大力普及教育方针,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面向亿万工农的扫盲运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改革开放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基本扫出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确立了两基的战略目标,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2000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又经过十年攻坚克难,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2002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42.8%。2012年,达到85%,十年时间翻了一番。这个数字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大数接受过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
三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很长时间内规模很小,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毛入学率2.7%,1993年5%。1999年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步伐,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了15%,进入大中华阶段。2012年,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30%,2013年高考录取率76.2%,总规模330多万,比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一千多万。实现毛入学率从5%到15%中国用了九年时间,美国用了30年,英国28年,法国25年,德国24年,日本23年。
四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体系中学前教个薄弱环节,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但列一章进行部署,随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在幼儿园增加了一千多万,毛入学率提高到了13.6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了64.5%,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2015年60%的目标,入园难已经得到缓解。
(二)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实现资助政策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要提高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能上学,不失学。2007年,国务院出台《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我国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完整的、立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一是学前教育方面,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开始,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进行资助。
二是义务教育方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所有学生的学杂费,为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三是普通高中方面,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安排资金设立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覆盖20%的学生。
四是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全职之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的涉农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占在校生总数的91.5%,这是我国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第二项免学费政策。同时,对中职二二年纪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目前还有12个省份对所有种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
五是高等教育方面,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和勤工俭学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本专科生每年5万名,每生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专科生,每生每年5000元,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三千元,覆盖20%的学生。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2012年起,在中西部地区还启动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为他们提供一次性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的短期生活费。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博士生1万名,硕士生每生每年两万元,博士生每人每年3万元,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要执行新的国家研究生助学金政策,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一万两千元,硕士研究生助学标准为每升每年6000元。综合以上2012年,全国资助学生数从2006年的2700万增加到8400万,国家资助金额从200亿元增加到1100亿元。
(三)向特殊群体倾斜,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残疾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面临特殊困难,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一是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是推进教育公平、体现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做出全面安排。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47亿元,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接受残疾人入学,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一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是认真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确保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随迁子女1394万人,约80%的在公办学校就读。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初步解决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今年,已有26个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12个省份的4440名考生参加高考。
三是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膳食补助,覆盖中西部699个县,同时还有19个省份、259个县开展地方试点,共惠及3000多万学生。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和儿童伙伴组织的专家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