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中共新一轮党内民主生活会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在官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脱离群众”、“官本位”成为高频词汇。专家分析,官员群体出现的脱离群众和“官本位”现象,反映了干部任用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官员的作风问题应以“公开”促整改。
一把手带头“向我开炮”省级大员揭短亮丑
继今年6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9月开始,这场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共在全党范围内发起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纵深发展。
在公开的报道中,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党委领导班子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各自联系一个省参加了民主生活会。此外,10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公安部等中央部委、全军和武警部队的民主生活会亦已拉开序幕。
“火药味浓”、“真敢批评”,这是舆论对各地民主生活会的评价。在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批评省长张庆伟有“官僚架子”;湖南省委的民主生活会上,省委书记徐守盛被指有时先入为主,凭经验决策;山东省委常委自我批评“有时抓工作、办事情,往往是关心领导喜欢什么”……
“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都是现实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执政党,中共高层感受到解决党风问题的紧迫性,整顿党风的思路清晰,决心很大,这是此轮民主生活会‘动真格’的大背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向中新网记者分析。
如专家分析,在已经召开的省级党委民主生活会上,河南、江西、山东、青海等多省份的党委“一把手”在民主生活会上首先表态“向我开炮”。湖北省委甚至对自我批评的时间做出了具体规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时间不少于40分钟,相互批评要触及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展开党内思想交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否则就没有意义。”戴焰军说,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多省常委检讨“官本位”选人用人问题亦存在
梳理分析各地已经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省级党委常委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虽然官员的“问题”各异,但是,亦能从中找出共性。
从公开的报道中,各地党委常委班子在查摆“四风”方面,官僚主义问题被重点着墨。多省份官员在民主生活会上检讨了“脱离群众”的问题,山东、海南、江西、湖南、安徽等省更是直接指出存在“官本位”问题。
有山东省委常委谈到,自己调研之所以不深入,根源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领导的架子放不下来;在重庆,有官员谈到,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位置高了、作风反而虚了;新疆的官员谈到,在领导岗位时间长了,沾染了一些“官气”、增长了一些“傲气”,普通共产党员的意识淡薄了;湖北的官员谈到,工作中有时急于求成,有时没有等基层干部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批一通,没有进行坦诚平等交流,滋长了一些官气;北京市委常委中有人坦言,有过为别人的就医、入学、找工作等打招呼的情况……
“脱离群众、‘官本位’问题不仅仅在省级大员中存在,在基层官员中,问题更严重,民众反映更强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省级大员集中检讨“官气”,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正如专家分析,在省级大员开会检讨“脱离群众”和“官本位”之际,近日有网友爆料,浙江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下乡视察水灾,因脚穿高档皮鞋怕进水,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村支书背官”的图片遍传网络后,这名被网友称为“鞋哥”的官员也被快速免职。
戴焰军分析,“官本位”在干部中成了一个共性问题,有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因素影响,更反映出干部任用在制度层面上存在问题。“为什么有‘官气’,为什么欺上瞒下搞面子工程,这些与目前的官员选任程序、干部任用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有关。”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也向中新网记者分析,“干部任免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让一些官员认为群众对自己的‘去留’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对上负责’,自然容易脱离群众。”
其实,在已经召开省委民主生活会的省份中,亦有一些省份提到存在选人用人问题。吉林省委指出“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对跑官要官从严整治不够”,福建省委提到“选人用人上科学性还不强,对干部教育管理还不到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省级官员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查”,今年5月开始的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中,10个中央巡视组均在当地“巡”出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有学者呼吁,改革干部选任机制,进一步让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共“组合拳”改作风专家吁以公开促整改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曾以此句宣誓新一届中共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十八大以来,中共高层也频频传递出改进作风、从严治党的讯号。
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今年5月,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将查“四风”作为工作着力点之一,6月开始,中共自上而下启动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求“钉钉子”改作风。此外,“老虎苍蝇一起打”、“狠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等反腐风暴亦配合了整风“组合拳”。
如今,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到了问题整改阶段,而民主生活会上,各地官员也承诺抵制“闯关”思想,严抓整改落实,一些省份提出“尽快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省级大员“揭短亮丑”之后如何查改?官员作风的整改效果如何“看得见、摸得着”?对于党员干部“改作风”,民众更为关注的是改进的效果谁来把关,如何验收。
“把问题不含糊地列出来,把批评的内容见诸报端,这些公开的动作,本身就是愿意整改、接受监督的先决条件。”戴焰军说,公开问题表明了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诚意和决心,而取得整改实效则需整改机制的进一步公开透明。
竹立家表示,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磋商”,应该广泛开门纳谏,会议的参加者不能仅限于党委班子成员,应让普通党员参与,定期提意见找问题,评价改进效果。
何增科称,各地官员在公开作风问题后,也应该将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开,“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效果如何自然应该由群众来把关,由群众来测评官员作风是否在改进。”
何增科进一步表示,民众对官员的长效监督更期待制度上的公开透明,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比如,‘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推进等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