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正风肃纪行动让不少违纪干部现了形。而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让一些人开始变着法子送礼。记者发现,尽管机关单位收发室土特产礼盒成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可披上快递外衣送礼,却成为送礼者的新手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机关传达室里的纪念品、农副产品等成为明查暗访的重点。送礼人开始变着法子避风头,不再明目张胆地拎上门,礼品披上了快递的外衣,暗流涌动。
过去1个月,袁海很苦恼。接二连三送到办公室的快递,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没有地址,有些甚至连名字也没留,都不知道该往哪里退。”
袁海是我省一厅局机关的处级干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后,他收到了大小快递15件,这个数量,和周围同事比,不算多也不算少。
这些通过快递“从天而降”的礼品,正成为像袁海这样的公职人员的新烦恼。
天上掉馅饼——收,还是不收
从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到如今事业小成,在大家眼中的“实权部门”工作,袁海一直在和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作斗争。
无论是想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的企业,还是希望给上级领导留点印象的地方单位,总会找各种送礼的理由,大包小包来势汹汹。
“原来以为这个‘双节’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还是遇到了新问题。”对着不少还堆在办公室的礼品盒,袁海无奈地摇了摇头。
袁海记得清楚,第一个“快递礼物”的接收日期,是9月16日。下午刚上班不久,他接到快递员的电话,要他“速到单位门口签收物品,过期不候”。
袁海平时不在网上购物,他的收快递经验,全来自爱人。“有时候,她网购的东西,会往我单位寄。”这一次,袁海和往常一样,签字收件,根本没注意自己拿回来的是什么。
“结果回家老婆一拆封就把我喊过去,说这盒月饼不是她买的。”打开层层包装,里面是一盒精美考究的品牌月饼,装在信封里的卡片上,写了“中秋快乐”四个字,没有落款。再找回快递包裹单,上面同样没有落款,寄件人信息那一栏唯一填上的手机号码,却正是袁海自己的。
“我们都不知道是谁送的,还开玩笑说是天上掉月饼了。”如果说那一回,袁海并没有把这盒月饼当回事,那么从那天开始的近一个月,接踵而来的类似包裹,让他有些招架不住。袁海告诉记者,除了应景的月饼和地方土特产,各种超市、商店的购物卡,也在经历了一圈快递流程之后,被转交到了他的手里,“最多的一次,是5000元的电子消费卡。”
为了让这些礼品物归原主,袁海动了一番脑筋:留了姓名、地址的,直接退回去;在收件之后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他的,自己包个快递再寄回去;而那些既不留信息,又不在事后认领的,只好暂时留在办公室,“等知道是谁送的,再退。”
袁海也试过与送件的快递公司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提供寄件人的信息,可几乎每次都被拒绝。“送快递的小伙子都说自己只负责送件,不知道也没有权利提供客户信息。”
和袁海一样,许多公职人员都在节日前后被神秘快递包裹“砸”中。“很多人从来都不收快递,前段时间也老有包裹寄过来,方方正正的,应该是礼品。”一家省直机关的门卫这样告诉记者。
人情要往来——送,还是不送
和袁海绞尽脑汁把礼物退回去不一样,洪露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想方设法把礼物送出去。
洪露是温州一家民营企业的公关企划。往年的九月末十月初,她都是在登门拜访、请客吃饭中度过。“我们是熟人社会,一定的人情往来是必需的。做企业的,和相关政府部门打好交道更是不能少,今年这样狠刹送礼风,确实让我们有点难办。”
今年春节前,洪露早早订好了年夜饭的包厢,想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聚一聚,热闹一番。可这项每年都有的保留节目,最终不得不取消。“虽然我们不是公款吃喝,可如果因为这个撞上了枪口,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这一次“双节”,洪露和她的同事早早开始准备。送快递,成为他们的首选。
“寄个快递方便不说,我们不露面,也少去了见面送礼推来推去的尴尬。”当然,快递送什么,也很有讲究。直接包月饼,遇上下雨天会打湿,如果收件人恰好不在,延迟了签收,还容易变质;选其他礼品,每个人的喜好不好掌握,易碎易坏的也不便于运输。最终,洪露准备的是价值1000元的月饼券,再加了两张面值1000元的超市消费卡。
9月中旬,洪露就联系了一家在业界口碑不错的快递公司,把礼物发给关系户。“快递公司这边有了签收记录之后,我们再分头打电话,告诉对方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记者在洪露的送礼名单上看到,每一个已签收的名字后面,都打上一个勾,“现在还有两个人因为在外地出长差还没签收,别的都算搞定了。”
粗略地算一下,今年这一次的送礼支出,和往年基本持平。国庆长假回来,洪露所在的部门内部搞了一次小小的庆功会,“我们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快递送礼,在今年并不新鲜。洪露告诉记者,身边很多企业都选择了这种新的送礼方式,“也听说有退回来的,但毕竟是少数。”
更隐蔽的,则是电子礼券。一家电商的在线客服人员表示,“送礼完全可以购买我们的电子礼券,200元至5000元价位不等,你购买后都不用快递送礼,直接用短信把账号、密码发过去,方便安全。”
快递属隐私——查,还是不查
“以往逢年过节,往政府机关送的快件会比平时多一些,可这一次中秋、国庆长假,尤其多。”李佳凯是杭州的一名快递派件员,从业3年多,20岁刚出头的他,也在这个假期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都说今年过节不能送礼了,从我们这边送出去的,却更多了。”
这番话,同样可以得到许多网商的证实。
“今年中秋,通过网络下单的数量比以往多了一倍。”拥有3家淘宝店铺的卖家“雪之子”告诉记者,在他的店铺采购,多为今年在市场上不多见的高端月饼,而他也尽量为这些“大客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如果要开发票,办公用品、会议费等项目都没有问题。”
当来历不明、目的不纯的快递不停地出现在机关部门,快递反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别看快递送来的东西体积不大,可分量都不轻。”袁海告诉记者,他粗粗估算了一下今年“双节”收到的快递价值,近两万元,“如果每个节日都这样轰炸,这个危害可不轻!”
所以,袁海很困惑。“当面送礼,能直接退回去;用快递送过来的,要寄回去麻烦不说,有时候还得为找寄件人花费不少心思。”袁海坦言,不少同事看到他一个个退快递,明里暗里劝过他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我也知道,快递属于隐私,至少到目前是不会有人查的,可这样的风气,实在不好。”
对于这种隐秘的送礼方式,飞象网CEO项立刚的想法却不一样:“不论是给送礼对象的手机充话费、发送电子礼券,还是通过网站购买礼品送货上门,都会留下电子证据。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实际上只是一种侥幸心理。”
在他看来,从技术层面看,采用目前最流行的“大数据”技术,收集每个交易过程中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等内容详细记录,能够方便税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交叉比对,“从大数据的角度,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给汇总起来,然后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就能查到送礼人,有效打击网络送礼。”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给出的解决方案更彻底。“无论是企业给政府部门送礼,还是下级单位给上级单位送礼,礼品终究落到了个人的手中,而他们多是手握权力的人。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是关键,健全权力的分解制衡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公开,防范公权力私人化。”
(本文部分采访对象使用化名)
专家观点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自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我省出台“六条禁令”以来,送礼之风有所遏制,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隐蔽的送礼手段,比如用快递的方式送礼就是一种表现,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使权力运作公开化、阳光化,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