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盖子”“不揽事”“拖字诀”——基层干部“怕”事心态录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之一。然而,“中国网事”记者深入安徽、江苏等地采访多名基层干部发现,凡遇难事“捂盖子”、多事有事“不揽事”、图太平念“拖字诀”……一股股“怕”事风气在一些干部身上悄然显现。
“怕”事心态之一:凡遇难事“捂盖子”
“谁能喜欢曝‘家丑’?遇到难事、负面的事情,不论是上级领导打招呼,还是我们自己,一般都会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影响降到最低。”安徽一位县政府部门干部无奈地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时明知道“捂”不住,也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试一试。
这位干部告诉记者,之所以“捂盖子”,主要原因在于“怕”问责。以交通事故、矿难为例,根据中央和省市县相关规定,伤亡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追责力度的大小。若“捂”住了,相关人员就能被减轻追责力度,甚至是免于追责。
能“捂”了就了、能“捂”小就小,已成为一些干部处理难事的“基本准则”,有时还暴露出“盖子”背后的利益关联。今年上半年,记者在华北地区一县采访企业污染问题,遭遇环保、宣传等部门的“捂盖子”,问了一圈之后,竟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介绍污染情况。
这个县的宣传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家企业带动当地很多人就业,各级领导都很重视,这个污染的事“不算什么事”,不巧赶上雾霾,就越说越严重了。随后,他反复劝说记者不要报道。
“不管是基于维稳,还是问责角度,一些干部对待问题持‘捂盖子’的态度是不对的,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安徽省社科联研究员程必定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以坦诚相待的态度,客观分析问题的根源,迅速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公众顾虑。
“怕”事心态之二:多事有事“不揽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些干部“怕”事的另一个表现。由于“怕”上级盯着,“怕”承担责任,这些干部一般都“不揽事”,即使能解决的事情,也是能躲就躲。
“领导经常告诫我们:多事有事,不要揽事。”中部地区一位基层干部向记者解释道,事情干多了,做得出色还行,若出现偏差,领导肯定不满意,这样时间久了,谁还去操心多干事情。现在整天就想着怎么能少“惹”事,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了。
“怕”多事,还表现在哪怕是好事也怕“麻烦”。记者采访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经相关部门推荐,某个部门探索一些新做法,但要了解情况时,该部门负责人却不配合,觉得还是少说为妙。原来,这种探索包括一些突破政策的地方,他“怕”公开后,上级部门会找“麻烦”。
这位负责人觉得,现在一些干部有这样一种心态,干多了可能上面还要“怪罪”,倒不如不多事,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干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应自上而下建立容错、试错机制,给予干部多干事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惩戒刻意“怕”事躲事的干部。
江苏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好多群众由于年龄大、不熟悉政府办事流程,办起事来觉得很繁琐,若基层干部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老百姓势必会产生怨气,长期没有得到舒解的话,可能会引发公共事件。他要求干部们平常多说几句、多做事情,以此增进干群感情。
“怕”事心态之三:图太平念“拖字诀”
“镉大米”事件、陕西富平拐卖婴儿案、“气功大师”王林非法行医事件……今年以来,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热点事件一经曝出,相关部门随即承诺“尽快处理”,而往往时隔数日甚至数月,仍未见到最终处理结果。那么,基层干部对念“拖字诀”有怎样的心态?
“产生‘烂尾新闻’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领导低调,想默默处理掉算了,也可能是事情确实牵涉面广,一时难以调查出结果。”华东地区一位县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应“拖而不说”,而应正确面对,及时公布相关进展,保持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除了公众关注的“烂尾新闻”外,一些干部还表现出另一种“怕”事的心态:只想当好太平官,遇到事情常念“拖字诀”。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的在编不在岗问题,在上级出文件、下通知后,虽承诺尽快解决,但到头来就是拖着不办。
“拖字诀”还出现在一些日常工作中,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年6月,中部地区一村民因不满“粮补款”被他人领取,多次要求镇村干部进行处理,但村干部嘴上答应,迟迟不见行动,该村民最终在镇政府大院里的农经站三楼坠楼身亡。
涉事乡镇主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几亩地的粮食补贴,在干部心里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一些干部工作不细心、拖拖拉拉,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类似的沉痛事实告诫我们,必须要正视、狠刹这种不良工作作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