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人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救救汉语”。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全国众多媒体关注和网友热议,其中不乏声讨英语和支持英语之声。
这条微博仍在发酵。10月22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计划从2016年起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同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小学低年级拟取消英语课。
近些年来,围绕中国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钱学森去世后,人们开始讨论: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乔布斯去世后,人们又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乔布斯这样的创新人才?这些问题似乎成了永远的问题。
而上述这条微博能引起社会的思考和讨论是好事,但改革不是放炮,应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期根本解决问题。
首先,“取消小学英语课”救不了汉语。汉语的问题是语文教育本身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
我国曾培养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如梁思成、钱钟书、陈省身、费孝通等,他们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国学底蕴深厚,人文素养极高。
如今,学生在语文上花的时间并不少,但却很难达到他们的高度。因为在那时,学生不只学课本,还要大量阅读,不只学语文,也学英语,但注重的都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当年,课本主要由名家编写或选自经典,考试则更注重的是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方法虽然简单,但远比今天科学。如今的考试越来越畸形。众所周知,有报道,学生高中三年做了大量卷子,摞起来高达2.41米。也有报道,小学生做的王蒙文章节选出的阅读理解题连大作家王蒙本人都做不出。
这说明,教育已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真正原因。
其次,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当今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外语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下发通知,从2014年秋季开始,在全英格兰实行新的《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从三年级(7岁儿童)开设外语教学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学习至少一门外语。
《大纲》的“语言教学计划”(Languages programmes of study)开宗明义指出:外语教学是对封闭的一种解放,是了解其他文化的窗口。高品质的语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用口语和笔语两种形式理解并回应说外语的人。外语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有机会为了实用目的用外语与他人交流,学习新的思维方式,阅读外国原版的伟大文学作品。小学的外语教学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基础,让学生具备在其他国家学习和工作的语言能力。
第三,小学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对开发儿童语言潜能、提高儿童语言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学什么语言,小学生都会比成人学得好,学得快。英、美、法、德等国小学生往往不只学一门外语,但没有哪个国家讲因为小学生学了一两门外语使得他们国家的教育质量下降或母语教育水平下降。我国有条件的小学完全可以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
当然,我们的英语教育的确存在深刻的问题,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但教育改革不能情绪化,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当初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就没有经过认真论证,有些像大跃进。如今又要取消小学英语课,这必然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比喻一项国策如果基本正确,不能翻过来覆过去,一会儿要,一会儿不要,那样国家就乱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