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启。如何把握这一轮改革的目标、方向?怎样理解改革举措、改革任务?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群众关切,干部热议。
今天起,《新论》将推出特别策划“学者说改革”,约请部分学者专家,围绕改革《决定》,提供专业解读、拓展背景视野。他们中的一些人曾走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堂,一些人曾参与《决定》起草,一批人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尽管解读角度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看法可以为我们提供观察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希望别人先改、自己晚改,对自己有利的快点改,对自己不利的慢点改。要防止这种从局部利益出发的“选择性”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也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越要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改革攻坚战中,各级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决定》的主力军,以果敢、坚忍、苦干、实干的精神和高超的智慧,做勇于改革的先锋和善于改革的表率,是时代赋予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决定》,各级领导需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改革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决定》是我国历史转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五位一体”统筹考虑和系统谋划。一方面,这一蓝图是各个领域改革的有机统一体,另一方面,各领域改革相对独立;一方面,改革到了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另一方面,各领域改革又必须抓准主要矛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全局有全局的重点,条线有条线的重点,块块有块块的重点,制订各个领域、地区改革的路线图成了当务之急,能否重点突破也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上世纪90年代财税体制、外汇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等重大领域改革的突破,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推进,值得借鉴。
第二,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更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但解放生产力并非片面追求高速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我国资源、能源、生态及生存环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已深刻表明,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刻不容缓。
第三,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深化改革必然要调整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的幅度与改革的力度正相关。《决定》着眼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优化,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各级领导能否从大局出发,勇于推进涉及本部门、本地区不合时宜的既得利益改革,对改革全局至关重要。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希望别人先改、自己晚改,对自己有利的快点改,对自己不利的慢点改。要防止这种从局部利益出发的“选择性”改革,保证全面改革顺利实施、改革目标如期实现。
第四,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系。本质上,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系,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眼于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激活发展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社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发展方式,着眼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让社会更加和谐。对中国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也要高度重视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缩小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平正义。
第五,处理好政府转职能与干部转作风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根本症结主要在于政府干预过多与监管缺位并存。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可谓“药”对其症。但要“药”见其效,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是关键所在。那种习惯于朝南坐等人求的不良作风,那种“眷恋审批权、把住不放”的贪权意识,尤其是那种贪财图利的腐败行为,已为时代所不容。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与政府转变职能密切结合,用政府转职能促进作风转变,用作风转变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预算改革步入深水区 重点支出不再挂钩GDP
- 公办教师轮岗、全国统考科目减少 教育改革动真格
- 近8成公众确认未来十年改革与自身息息相关
-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