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学者说改革)
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必将促进全体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合作,让一切生产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全面现代化实现奠定制度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形成,来自中国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我国迈向全面现代化的途径和根本机制,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和制度的再次创新。
开放多元的当代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急剧变迁,活力与挑战共存。在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带来的现代治理难题。如何破解?需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全面现代化的改革,将更加依赖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合力共赢;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协商共进;更加依赖于全体公民的积极创新、共建共享。
现代治理,作为现代多元社会平等参与、有序协商、合作共赢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其参与合作的基本途径和机制,是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和协商程序,这就必然对原有的国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推进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和长远性工程,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性布局,也要有法治化的巩固性根基。
具体而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经济体系在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有效治理下,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使政治体系在法治中国的实现进程中,促进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使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引下,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彩;使社会体系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促进全体公民平等参与、成果共享,社会生活充满活力而又和谐有序;使生态体系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落实进程中,促进人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资源能源利用更加节约、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宏观来说,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实现的有力保障;从中观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富有效率、更加公平普惠的保障,使中国政治民主更加成熟、法治更加巩固、社会更加平等;从微观来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有效实现的保障,让每个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幸福梦想都有机会实现。
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实现路径更为明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加广阔的制度空间和历史空间。推进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关乎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更关乎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必将促进全体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合作,让一切生产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全面现代化实现奠定制度基础,为中国梦实现开拓道路。(周少来。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