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深入研究和部署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份共14部分52条、全文17000字的《决定》,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决定》。
一、关于省委《决定》的基本背景
省委谋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并作出《决定》,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1、基于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考虑。改革开放35年来,浙江依靠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赢得了发展的先机,掌握了发展的主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十一届省委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作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八八战略”不仅是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也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五位一体”的总谋划,为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活力和动力源泉。当前浙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省原有的体制机制优势逐步弱化,传统发展模式的内生动力逐步消减,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矛盾更加集中,多方利益更加纠结,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依靠改革这一强大利器,破除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和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
2、基于激发发展动力的考虑。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必须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这两大动力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改革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将为创新驱动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将为深化改革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两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共同为发展创造巨大红利。为此,省委在年初就作出安排,将研究两大动力问题确定为今年两次省委全会的主题。特别是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说明省委的谋划部署与中央步调一致、同向而行,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今年5月,省委召开十三届三次全会,专题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后,省委就将谋划重点转到全面深化改革上,迅速启动相关课题研究,为开好四次全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3、基于持续推动重点工作的考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各项工作,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抓改革、促转型。这些举措,实质上就是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切合浙江实际、符合群众愿望,在推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思想基础和环境氛围。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的体制机制保障,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常效作用。
二、关于省委《决定》起草的过程
《决定》稿的起草工作,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主持,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具体协调,省委政研室牵头组织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和省政协研究室共同承担。从今年9月成立起草组以来,《决定》的起草历时近3个月,先后易稿十多次。起草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1、省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议先后3次讨论《决定》稿,省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带头深入调研,带头征求意见。夏宝龙书记亲自主持重点课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思路与对策研究》。9月25日,夏宝龙书记主持召开课题成果汇报会,就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任务、重点和路径、方法和原则等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要求,为起草《决定》稿指明了方向。课题汇报会后,夏宝龙书记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安排专题调研,先后就金融改革、要素配置改革、县域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转型升级“组合拳”等到市县开展调研。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夏宝龙书记多次就一些重大问题阐述观点、把关定向,对每一稿都亲自审阅。《决定》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夏宝龙书记又主持召开部分市县委书记、省直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李强省长和王辉忠副书记多次对《决定》稿的主要内容、重要提法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其他省领导也都结合分管工作,对《决定》稿的修改和完善提出许多很好的具体意见。
2、深入调查研究。从今年5月开始,围绕夏宝龙书记主持的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省委政研室牵头,组成了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等20多家单位参与的课题组,明确各单位研究任务。课题组到省内外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梳理了我省“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30多项国家部委单项改革试点实施情况,并在市县领导、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机制等作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起草《决定》稿打下了坚实基础。
3、广泛征求意见。从提纲开始,到初稿、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再到审议稿,《决定》稿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多轮次的广泛征求意见。期间,3次书面征求所有在职省领导意见建议;多次召开省直部门负责人、市县负责人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决定》征求意见稿还发送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有关方面、有关人员广泛征求意见,并专门委托省政协党组召开专题政治协商会议进行民主协商。在征求意见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据统计,仅《决定》征求意见稿就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793条,在《决定》稿修改中吸收了406条;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讨论审议时,对《决定》稿共提出105条修改意见,修改时吸收了22条。可以说,《决定》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三、关于省委《决定》起草所遵循的原则
在《决定》稿起草中,起草组始终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要求:
1、以全面贯彻中央精神为主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在省委《决定》稿起草过程中,起草组高度重视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省委《决定》与中央文件精神进行全面对接,并把贯彻中央精神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既把中央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充分体现到《决定》中,确保不漏项,又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我省实际的改革举措,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
2、以走在前列要求为引领。浙江的改革,省内外很关注,各方面有期待。浙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率先改革的积极举措,要有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要体现浙江的亮点和特色,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和美丽浙江建设等方面改革要有新实招、新突破。《决定》在总结浙江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把先行先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转化为制度设计,注重从浙江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改革举措,力求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浙江特色版”。
3、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围绕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的呼声和期待,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省委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沉下去,深入调研思考,解答好“哪些必须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基本问题。对不合时宜的、群众意见大的、推动工作慢的事,无论涉及哪个地方哪个部门,都要主动改、尽快改。对必须改的问题,要弄清症结所在,以自我革命精神提出明确的改革措施,力求贴近基层、贴近民生,具有可操作性。
4、以深化改革为主题。《决定》着重突出改革主题,不面面俱到。主要是做到“五个不写”:一是与改革联系不紧密、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一般不写。二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明确部署和表述、省里可直接操作抓落实的举措,不重复写。三是不属于省级权限能解决、一时又难以探索破题的举措,原则上不写。四是需要省级部门和市县出台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只点题明确方向不具体写。五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已明确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国家有关部门在我省进行的各类专项改革试点,不具体展开写。
四、关于省委《决定》部署的重点工作
《决定》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基于浙江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部署了再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等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就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着重对一些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进行解读。
1、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也对省域层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据此,《决定》提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同时,按照中央到2020年的时间设计和我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分阶段的改革目标:到2015年,本决定提出的一批改革具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中央全会明确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改革路线图。我省贯彻这个改革路线图,关键是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省委认为,“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生动实践,是事关浙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切合浙江实际、经受实践检验的务实管用之招。根据“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决定》提出了“八个着眼于”的改革路线,就是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拓文化发展新境界,推进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建设,建设美丽浙江等八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改革、创新举措。这“八个着眼于”,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与“八八战略”一脉相承、环环紧扣,是“八八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要求和改革层面的具体展开,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路线。
3、全面深化改革具体项目。实施项目制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建立项目责任制,以项目为牵引来推动各项改革部署的落实。《决定》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改革试点、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风建设等8个方面,以项目化方式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组合,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具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求。
4、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央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的新的科学定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对我省来说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中,浙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把握中央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新的科学定位。基于此,《决定》提出,深入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加快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并在项目中提出积极推进海宁市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希望以此为载体,努力推动资源要素的“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同时,《决定》还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要通过精兵简政、合并职能、整合资源、强化治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推广“政务超市”审批模式、推进审批中介改革、健全向社会购买服务体制机制等具体改革举措。
5、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的体制机制保障。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阶段性成效十分明显,现在迫切需要通过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巩固和扩大转型升级成果,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此,《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转型升级的具体改革项目,包括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治污治气、城市治堵、“浙商回归”、“四边三化”、“四换三名”、产业集聚区提升、市场主体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等体制机制,在“三改一拆”基础上推进“无违建县”创建等。这些改革项目,今明两年必须全面展开,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6、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民间资金充裕、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浙商群体庞大是我省的突出优势,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活民间力量、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决定》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决定》还提出许多具体的改革举措,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坚决破除“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在促进企业主体升级方面,落实和健全“个转企、小升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引导小微企业健全组织结构和改进管理,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引导上规模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吸引浙商回乡发展方面,要完善实施“浙商回归”工程体制机制,健全回归浙商重大产业升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机制,不断优化浙商回乡创业的体制环境。
7、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都市区)经济转型。县域经济是浙江的发展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在浙江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中功不可没。但随着发展阶段和竞争格局变化,传统县域经济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变化实际,着眼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都市区)经济转型,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产城融合、功能集成,加快形成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方式。《决定》提出,要完善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都市区和城市群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心城市提升发展机制,适时推进县(市)改区行政区划调整等。《决定》还提出了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并轨机制、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改革举措。全面落实这些举措,必将有力推动我省县域经济向城市(都市区)经济加快转型,率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8、健全建设法治浙江的体制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中央全会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此,《决定》在阐述健全建设法治浙江体制机制中,全面贯彻中央全会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法治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法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并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落实中央相关重大改革举措的具体要求。《决定》还专门列出一部分,重点阐述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作出具体部署。
9、健全建设平安浙江的体制机制。建设平安浙江,是省委基于“大平安”理念作出的决策部署,既包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也包含社会治理的内容。这次中央全会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两个领域的改革力度都很大,提出了许多对传统管理模式和传统运行格局具有重大突破的改革举措。《决定》对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的这些部署作出了相应安排。围绕健全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体制机制,提出要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要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持之以恒抓好平安浙江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0、完善互联网运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决定》多处对完善互联网运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力求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在改革具体项目中,提出要完善互联网安全战略和信息安全措施;在加强和改进文化管理中,提出要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导控服务机制建设,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中,提出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同时也对用好互联网提出了要求,明确要把云计算、大数据等作为基础设施来建设,完善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全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11、完善建设美丽浙江体制机制。建设美丽浙江,我省有比较好的条件。多年来我们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特别是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十年来,持之以恒地抓,一届接着一届干,全省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河段和平原河网水质污染严重,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决定》对完善建设美丽浙江的体制机制作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出要完善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完善发展生态经济的激励机制;排出了创新主体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谋划推进开化等县生态主体功能区试点等具体改革项目;推出了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实质性改革举措。
12、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根据中央精神和要求,《决定》提出,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决定》并就建立健全有关工作机制作出部署,提出要建立省领导牵头负责机制、健全工作落实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健全问责追究机制。同时,省人大常委会要通过法定程序,作出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省政府要制定有关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省政协要积极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加强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民主监督。《决定》对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作了部署,特别强调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鼓励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创新。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