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红利,城镇化则是最大潜力,以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开展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注重城乡联动、民生为先、民资建城、产城融合和制度创新,促进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浙江小城多,小城新事多。
把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中心镇培育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宜居宜业“美丽小城”,用星罗棋布的小城市“点亮”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浙江近年来率先“破题”探索。
2010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决策,构筑城镇化发展新平台,首批27个中心镇成为试点。以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浙江特色路子。
培“小”促“大”,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全国“千强镇”中浙江占334个,小城镇的数量与活力成为浙江推进城镇化的比较优势。但是,在中心镇的基础上培育小城市、从“镇”到“市”,是个必须跨越的“坎”。
在浙江,小城镇数量不少、功能较弱的问题仍需面对。许多经济实力雄厚、块状经济发达、市场比较繁荣的经济强镇,管理体制和权限却依旧是建制镇的农村经济型,“镇大权小”、“责大事多”、“人多钱少”。
浙江的决策者把小城市培育作为构建全省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转移脱离土地农民的重要平台。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高标准培育试点镇“成长”:
明确小城市功能定位。围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小城市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文化传承,重点打造有大城市的功能设施和现代气息、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大幅度的要素集聚和高效利用、大批量的农民转移和稳定就业致富“四大”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所在镇,定位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临港工贸新城;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之畔的慈溪市周巷镇,小家电产业比较发达,定位为杭州湾南翼现代家电新城;以电工电气享誉海内外的乐清市柳市镇,定位为中国现代电器名城;以影视城闻名的东阳市横店镇,定位为中国影视文化名城;毗邻上海的嘉善县姚庄镇,定位为临沪水乡田园新城。
形成小城市规划体系。按照城市的标准,编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让原有的乡镇规划模式提升至城市规划体系。年GDP大于100亿元、年财政收入大于10亿元、建成区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大于8平方公里,具有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成为小城市培育的标准。
城乡联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
城镇化离不开“三农”问题的解决,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城市化发展。城乡互促共进,成为浙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
通过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工程,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7.3分,按照初步统筹(45—60分)、基本统筹(60—75分)、整体协调(75—90分)、全面融合(90分以上)四个阶段划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处于整体协调阶段。201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数为2.37倍,是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27个试点小城市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支持,是小城市发展重要战略任务。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主要骨干道路与大中城市实现无缝对接,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垃圾集中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7.1%、74.5%,分别比试点前提高了12.2%、24.5%。小城市试点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共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88家、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7个,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33亿元。
以人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推进
浙江小城市培育赢得了各方尤其是全镇居民包括农民的支持。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对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中期评估报告,试点镇居民高度评价小城市建设,在对27个小城市试点镇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中,对小城市培育的整体满意度得分达90.65分,对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后的城市环境变化满意度得分达88.6分,对试点镇培育成为现代化小城市的信心指数得分达97.43分。
小城市培育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赢得各方支持,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将人的城镇化作为小城市培育的核心内容,让更多农民过上城市的美好生活。27个小城市着力于让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注重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27个小城市把强化社会事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提高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水平;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目前,各种公共服务在小城市实现功能集成,大大增强了其服务农村和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功能,承担起了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成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最直接载体。近三年来,27个小城市投入117亿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学前教育普及率、高中段毛入学率、建成区义务教育集聚率分别提高了2.6、3.5、10.2个百分点,千人医院床位数提高了0.74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14.4个百分点。中期评估问卷调查显示,试点镇群众对教育、医疗、政府服务满意度得分分别达到90.32分、85.32分和91.36分。
在27个小城市中,多个小城市推行了宅基地换住房改革。嘉兴市姚庄镇、崇福镇、王江泾镇等推行“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改革,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作价领取货币补贴、到搬迁安置区置换搬迁安置(公寓)房、部分或全部到产业功能区置换标准产业用房、到农民集中居住区置换宅基地”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将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温州市龙港镇、柳市镇、鳌江镇、塘下镇等也普遍开展了宅基地换住房改革。
27个小城市努力提高对外来人口的服务水平,加快外来人口融合进程。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既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诸多小城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让外来人口享受尽可能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诸暨市店口镇建设外来人口住房保障工程,有304户、1000多名外来人口在享受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还享受了保障性住房待遇。
27个小城市着力加快城市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许多小城市在城市生活导向上注重文化引领,通过提高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自觉性,不断强化城市精神感染力。宁波市周巷镇、石浦镇、溪口镇、泗门镇等普遍建立“和谐促进会”,创建的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获得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 公安部负责人: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型户籍制度
- 中国城市报获准创办 服务城镇化人民日报主管
- 新型城镇化凝聚哪些共识?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六大任务 回应社会三大关切
- 人口城镇化:过多抠算成本易失机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