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摊贩自治”解城市“顽症”摊贩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
流动摊贩已经成为当下的城市“顽疾”之一。今年以来,昆山市锦溪城管部门在锦东路探索“摊贩自治”模式,小摊小贩在疏导点内实施自我管理,城管部门用10分制考核,不仅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难题,也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猫捉老鼠”
城管难治
占道经营
昆山市锦溪镇锦东路的泰逸电子周边是一个人群密集区。一年半前,安徽阜阳人王树春来到这里,看中了泰逸电子拥有1500名左右的员工,做起了早餐生意。没多久,孙祖鹏、黄长富等小贩看到王树春“生意兴隆”,也加入其中。
做生意的人多了,就开始有了竞争。为了抢占更好的“市口”,他们的摊位越摆越前,甚至一直摆到了锦东路上,并占据半幅路面,造成早晚泰逸电子上下班期间交通严重堵塞。同时,由于摊贩数量的增多,泰逸电子周边的环境也变得“脏乱差”,尤其是早晚高峰过后,白色垃圾、油垢污渍随处可见。
对此,锦溪城管中队开展了多次整治,摊贩们被执法队员追逐于锦东路的各条小路之间,经常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几番“追逐”下来,城管中队也发现如此治理收效甚微,城管与摊贩的这种“游击战”,让城市管理难以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
历史顽疾
皇帝也为
摆摊发火
和“年轻”的现代城管相比,流动摊贩的占道经营老得“胡子都有几尺长”了。
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和今天如出一辙,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并且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恢复原状。
到了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宋律》对此是有严格规定的:谁若侵街,杖责七十大板。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上记录的汴京城,繁荣的商业就涵盖了“随地摆摊、占道经营”现象。
可见,只要市民有对“物美价廉方便”的需求存在,那么“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就一定不会轻易绝迹。光靠“杖责”和驱赶、罚款,效果并不好。
城管出招
摊贩自治
轮流管理
今年3月初,锦溪城管中队召集王树春、孙祖鹏等摊贩开了次恳谈会。在这次恳谈会上,城管和这些摊贩达成了一个“摊贩自治”的协议。
锦溪城管中队中队长吴建锋介绍,“当时,中队提出了一个‘小规模疏导区域摊贩自治模式’的设想,将泰逸电子对面远离锦东路的一小片约20平方米的区域设为疏导点,现有的在附近摆摊的摊贩全部进入这个疏导点内经营,并且实施摊贩自治,王树春等6人是里面的经营者,同时又是摊贩管理人。”
3月11日,泰逸电子对面小规模区域疏导点正式运行。王树春、孙祖鹏等六名流动摊贩开始进场经营,他们的身份从此发生改变,变成了固定经营者。在疏导点内,6人自己排定了值班表,轮流负责管理疏导点内的环境卫生、摊贩数量、设摊时间等;而城管中队在疏导点内设立了10分制考核办法,每月对疏导点不定时进行考核督查。
考核打分
低于8分换人经营
“按照规定,这个疏导点只能经营早餐,每天早上8点15分前要全部清理干净。从3月份到现在,我几乎每天8点半以后都要去看一下,环境、秩序管理等远远超出我想象,次次打分都是满分。”吴建锋说。
为了进一步管好这个疏导点,城管中队也想了不少办法,“把要求进入这个疏导点的其他摊贩作为备案,如果考核分数低于下限8分时,就换另外6个人进来经营。这样,现在经营的王树春等6人就有压力了。”
这样的管理办法很有效,以前这个路段,两个城管队员一天到晚看着,也管不好,现在只要城管每天巡视一遍就可以了。因此,锦溪城管中队又在锦东路的万松邻里中心和南管泾实施了同样的小规模摊贩自治疏导点,这些疏导点的进驻摊贩还是控制在6~8人,想加入的摊贩就来城管中队备案,城管中队同时也积极为他们设置新的疏导点。
锦溪城管尝试的“摊贩自治”模式实施近一年来,寻找到一条摊贩与城管和谐共处的道路,用来自最基层的创新和智慧,寻找到了治理“城市顽症”的良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